一行人中,还有被刘谨安置在丹徒县的大匠赵老翁。
赵老翁捋着自己发白的胡须,他看着远处唱着山歌,光着膀子劳动的百姓,点头道:“不瞒少主公,在下走南闯北到过很多地方,还是第一次看见百姓们如此热烈的场景。第一次看见他们不是为粮食而如此兴奋啊。”
“不错,不仅如此,这些天不止是秣陵,周边诸县都有信报传来,山中百姓听说少主公要沟通诸县的通道,还要在临近山越的地方设草市,帮助百姓沟通有无,没有官府征调,皆自发的下山协助筑路,以下官看,不出半年,以秣陵为中心的诸县主官道就能贯通。”
刘谨伸出手,将赵老翁从马车上扶下来,笑道:“其实修路之事,我在心中酝酿已久,迟迟未能动工,是因为战事持久。如今诸县安定,我们也有了时间和精力去做了。来年屯田之事,还需要诸位出大力。”
没有稳固的根据地和大后方,再多的兵马都是乌合之众。
刘谨好不容易有了一块根据地,自己必须要想办法将其经营好。
刘谨手捧一幅舆图,指着以秣陵为中心的北部诸县,道:“这几条主干道要争取半年内完工,彻底打通诸县交通闭塞的现状。以修路来促进屯田,以屯田来恢复民生,缺一不可。”
“下官觉得其实可以在诸县置屯田官,专司屯田一事,诸县之中,未开垦的荒地甚多,尤其是丘陵地带,颇多抛荒,若是能组织人力物力畜力专司垦荒,两三年间,丹阳便可成富庶之所。”崔长卿说出了自己的想法,刘谨点点头,不得不说,崔长卿与自己的想法不谋而合。
“不仅各县要置屯田官,还要设专门的屯田机构来进行管理,这样屯田就有了章法和监督,屯田的百姓可以先从南下的流民中选择,屯田所收获的粮食,可以让百姓拿大头,若屯田效果好的,甚至可以分田,百姓思定,只要有田可种,有衣可穿,有饭可食,那他们会爆发出惊人的战斗力的。”
众人都忍不住点头。
“长卿啊,这件事,还要落在你身上,我准备以你为屯田校尉,暂时将这摊子事管起来。我就一个要求,万事以法为尊,若有违法者,无论他地位有多高,权势有多重,皆以统一法度施行。”
崔长卿明白刘谨话里的意思,他拱手相拜,说道:“下官领命。”
刘谨来到一处小丘,登上小丘,向远处凝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