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还是要拼爹

赵老翁抬头看向刘谨,又看了一眼自己的儿子,自隐居湖熟县以来,他一心扑在木工上,几乎可以说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了,竟然不知道身边居然发生了这么大的事情。

“那公子是?”他只知道吴景和孙贲占据了丹阳,原丹阳太守周昕挂印归乡,还真不知道外面的局势如何。

刘谨也不再隐瞒,向赵老翁拱手道:“不瞒老先生,在下乃是汉室宗亲、齐悼惠王之后,扬州刺史之子,姓刘名谨,字子慎。”

刘谨向赵老翁做了一个极为正式的自我介绍,尤其特意加上了出身。这是他以前不曾做过的事情。熟悉三国演义的人都知道,刘备自报家门之时,往往第一句就是汉室宗亲,中山靖王之后,这并非自夸出身,而是表明一种态度,获取别人的好感。毕竟汉家天下四百年,百姓向汉之心尚在,出身汉室宗亲对这些士大夫来说就会多几分亲近感。

这也算是刘谨向刘备这个同宗族的大神学习的一个方面了。

砰!

赵老翁手中的酒爵掉在了地上,他慌忙的从地上站起来,指着刘谨说道:“扬州刺史刘正礼(刘繇字正礼)是你的父亲,兖州刺史刘公山(刘岱字公山)是的伯父?”

刘谨点点头,道:“正是。”

刘谨倒是意外,他居然知道自己的父亲和伯父,想来也是,赵老翁归隐丹阳郡也不过十几年,自己的父亲刘繇和伯父刘岱成名已久,尤其在京师洛阳有着极高的声誉,赵老翁听说过也不为怪。

赵老翁激动的在房间来回踱步,走过来一把抓住刘谨的胳膊,他皱纹满布的脸上露出笑意,说道:“那刘太尉也就是你的从祖父了?”

赵老翁口中的刘太尉便是自己的从祖父刘宠,曾官至太尉,是有名的清正廉洁,能臣干吏。在朝臣和百姓心中,享有极高威望,号称“一钱太守”,生前曾主政江东多年,先后担任过豫章太守和会稽太守,在当地名望极高,至今豫章郡和会稽郡的某些县城还有老百姓为刘宠建立的祠堂。

“正是。”

虽然刘谨这么说有些拼爹拼爷的嫌疑,可只要能让人才归心,就算拼一爹下也无妨。最起码,自己还这份拼爹拼爷的资源,不用白不用。

“不知赵老先生认识家父还是伯父,亦或是家祖?”刘谨试探的问,毕竟能看见他露出如此好奇的神色,说明赵老翁应该是认识其中人物的。

“唉,你父亲我倒是不认识,不过你从祖父和大伯,老朽可是熟悉的很呐。”于是便滔滔不绝的将自己与刘宠、刘岱之间的事情说了出来。

原来二十年前,正是太尉刘宠的推荐,出身匠作的赵老翁才有资格参与洛阳城墙的修补,也同样得益于刘宠的推荐,才让他能够重修洛阳宫室,成为当时天下首屈一指的匠作大师。

至于刘岱则对赵老翁有救命之恩,赵老翁从洛京归隐丹阳郡,曾道遇山贼,差点被杀,刚好碰上刘岱回京任职,顺道救下了赵老翁,两人一见如故,惺惺相惜。

没想到,这一别竟然天人永隔。

赵老翁拍了拍刘谨的胳膊,说道:“两年前,我听闻刘公山镇压进入兖州的黄巾乱贼,老夫本想前去军前效力,可不久就听到他战死兖州的消息,因此未能成行。竟连他最后一面都未曾得见,实乃是人生一大憾事。”

刘谨看见他说的真诚,知道赵老翁与刘岱关系亲密,不由得心中大喜。只要他能对刘岱胸怀感激之情,那自己请他出山的想法可就成功了一大半。

“伯父为国而死,死得其所。家父常常教诲我们,人或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为家国天下,为江山社稷,为百姓生灵而死,死的壮烈,死的伟大。伯父一生为国,乃是我们小辈的楷模。”刘谨抬起头,面沉如水,慷慨激昂。

赵老翁点点头,笑道:“说的好,好一个重于泰山,好一个死得其所。”他盯着刘谨,似乎从刘谨身上看到了一钱太守刘宠的风骨。

他向刘谨微微行礼,他已经感觉到眼前这个少年,绝不是眼前看到的这么简单。

“刘都尉,你来见老朽,恐怕不只是为了叙旧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