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和谈准备

他今日装扮颇为随性,手中轻摇一把羽毛蒲扇,步伐悠然自得,可能是走得比较慢的缘故,他那瘸着的腿,似乎比先前有所好转。

这一幕让竹钰不禁恍惚,仿佛看到了柏亿在剧中饰演的诸葛亮,智慧而深邃。

然而,她迅速清醒过来,深知眼前之人并非戏中人物。

但转念一想,是否有可能他穿越了时空,却遗失了前世的记忆?

这样的念头虽显荒诞,却在她心中悄然生根发芽。

“将军可曾安寝无虞?”穆柏熠轻摇蒲扇,笑容可掬地问道。

竹钰含笑颔首,带着几分调侃回应:“自然休息得甚好,只不过未及军师这般成竹在胸罢了。”

她的话语中流露出几分轻松,然而眼眸深处却藏匿着不易捕捉的喜悦。

因为穆柏熠这张脸庞,正是她梦寐以求的模样,虽然深知枫梧城第一美男穆柏熠并非她心中所念之人,但其才华与气度,足以让她敬佩。

他因竹钰奔赴战场而成为军师,全因儿时情谊,他心中始终怀揣着守护她的深情厚意。

穆柏熠闻言,笑容依旧温煦,心中却泛起涟漪。

他渴望知晓,若没有战争的羁绊,竹钰会有何种梦想,想何去何从。

但念及和谈在即,他终是将这念头深埋心底。

他温和地回应道:“将军你是知晓我的,柏熠向往的乃是闲云野鹤般的自在生活,喜欢随遇而安,享受生活的每一刻宁静。”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竹钰的眼中闪烁着对未来的憧憬,轻声说:“或许待和谈尘埃落定,我们都能追寻各自心之所向的生活吧!”

言罢,四人步入议事厅,侍卫分列两旁,气氛庄严而沉静。厅内,桓王端坐主位,几位京都使臣分坐两侧。

桓王神色凝重,昔日的戏谑已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深邃的睿智与长远的谋虑。

显然,他对即将展开的和谈部署有着周密的考量。

竹钰、婵娟与穆柏熠、穆钦各自立于两侧,准备迎接即将到来的挑战。

桓王轻咳一声,瞬间打破了厅内凝固的静谧氛围:“诸位,此番和谈非同儿戏,它不仅关系到邕颐国的安危存亡,更与天下苍生的福祉息息相关。近半年来,北部边境屡遭胡虏几个部族的侵扰,他们烧杀抢掠,无恶不作,致使我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苦不堪言。我方已派遣竹钰将军率领英勇的虎贲军前往镇压,然而,我们的老邻居勾瑜国却趁机利用呼邪王的铁骑来复仇,企图彻底绞杀虎贲军。诚然,我邕颐国拥有强大的虎贲军,足以与呼邪王的铁骑相抗衡,但战争绝非长久之计,唯有通过和谈,方能换来持久的和平与安宁。”

竹钰将军闻言,目光如炬,坚定地说道:“殿下所言极是,然和谈之路亦是荆棘满布,需精心策划,方能确保万无一失。北方胡虏各族,各自为政,利则合,无利则散。呼邪王以其强大的铁骑和好战之心,在草原上树立了无上的权威,各部族无不畏其如虎。近年来,北方干旱肆虐,胡虏生活困苦,故而频繁侵扰我边境。他们贪婪成性,若不能给予强有力的震慑,恐怕难以达成真正的和平协议。”

穆柏熠军师轻摇蒲扇,缓缓开口,语气温和却透露出不容置疑的智慧:“将军所虑极是,但和谈之道,在于智取而非力敌。当前局势明朗,勾瑜国虽心怀复仇之念,却因元气未复,只能借助呼邪王之力。其余部族不过乌合之众,若呼邪王不参与,和谈之事便成定局。我们当以此为契机,巧妙布局,争取和平。”

桓王点头表示赞同,继续说道:“军师所言极是。本王已命人搜集胡虏情报,近日来更是有确切消息传来,呼邪王病重,现由可敦代为发号施令。诸位皆知,这位可敦实则是本王的姨母,她素来不满呼邪王的残暴行径,这对我等和谈实为有利。然则,国家利益高于一切,我们仍需谨慎行事,做好两手准备,以防胡虏突然袭击。”

竹钰将军沉吟片刻,说道:“殿下,末将与军师已共同草拟了一份边境防御部署图,请殿下审阅。”

言罢,她恭敬地呈上防御图。桓王接过图纸,仔细审视,竹钰已经将将士被分为三路,一路暗中护卫桓王安全,另两路则坚守在离神山五十里处的边界线上。

中部两路守军与清河王、姑射王等地的兵力形成犄角之势,可随时响应,灵活应变。

桓王看罢,眼中闪过一丝赞赏之色:“此计甚妙,将军果真是深谋远虑之人。本王即刻下令,加强边境防御力量,并挑选精锐之士,交由将军亲自指挥。”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桓王皆沉浸在与京都使臣的深度谋划中,细致审阅每一份和谈提案,只为谋求国家利益的最大化。

与此同时,竹钰也在军务中忙得不可开交,她频繁离开行宫,亲自投身于精锐部队的严格训练中。

最近功力已经完全恢复了,一把长戟在她手里已经游刃有余,轻功已经恢复了八成以上,从行宫处上下山,根本不用耗费多少力气。

她自己都未想到,那个曾经走玻璃栈道都恐高的余竹,现在已经成为了可以轻盈的穿梭于树梢之间,甚至用脚点地就可以轻松跃至半空的竹钰了。

婵娟派遣竹府的巧妙的暗卫潜入勾瑜国王庭,成功探得了诸多关键情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