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百济国的边境之地,百济国的士兵们正与倭国的浪人武士展开着激烈的战斗。
只见那金戈相交,喊杀声震天,双方皆悍勇无畏,誓要在这沙场之上决出胜负。
百济士兵们身着铠甲,手持兵刃,眼神中透露出坚定的战意,他们迈着整齐的步伐,向着倭国浪人武士们奋勇冲杀而去。
而倭国的浪人武士们亦是狂态尽显,挥舞着长刀,口中发出阵阵怪叫,如恶狼般扑向百济士兵。
一时间,鲜血四溅,沙尘飞扬,战况惨烈至极。
倭国的浪人武士常常乘着那破旧的小船渡海而来,肆意袭击百济的沿海地区。
这使得百济国饱受其扰,烦不胜烦。每逢浪人来袭,沿海之地便鸡飞狗跳,百姓惊慌失措,财物被掠夺,房屋被焚毁,田园遭践踏。
百济上下,对这频繁的侵扰痛恨至极,却又无可奈何,只能加强防备,苦苦抵御。
那倭国浪人的恶行,如阴云般笼罩在百济的上空,久久不散。
百济因倭国浪人武士频繁袭扰沿海地区,苦不堪言,遂急忙向高句丽求援。
百济使者快马加鞭,一路风尘仆仆赶至高句丽,言辞恳切,声泪俱下,详述倭国浪人武士之恶行,恳请高句丽派兵一同抵御这伙凶悍的外敌。
百济深知,仅凭自身之力,实难抵御倭国浪人武士的猖獗侵袭,唯有高句丽出兵相助,方有击退敌寇、保境安民之望。
起初,泉盖苏文听闻百济求援之事,心中暗自思忖,觉此乃绝佳契机。
一来可趁机摸清百济虚实,待日后寻得时机吞并百济时,这些情报必能派上大用场;二来若助百济击退倭国浪人武士,或能在周边树立威望,于高句丽长远发展有利。
故而,泉盖苏文对此表示支持,在朝堂之上侃侃而谈,力陈出兵之利。
然而,高建武却对此提议予以拒绝。高建武心中烦闷,上次与大唐交锋,被狠狠捶了一顿,国内局势也因此动荡不安,诸多事宜亟待处理,实无心力再去操心他国之事。
他满脸疲惫,眼神中透着厌倦,直言道:“吾国刚经大战,元气未复,自顾不暇,何能再涉百济之事?”
言罢,朝堂之上一时陷入沉默,众人皆明白高建武心意已决,此次出兵援助百济之事,便就此搁置。
泉盖苏文望着高建武这般软弱的表现,心中的不满如汹涌的潮水般澎湃翻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