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发酵完成,再加入草木灰煮沸二十四小时,随后进行细致的淘洗、切碎,直至捣烂成细腻的纸浆。
最后,将纸浆均匀铺展,晾晒至干,便制成了质地坚韧、适于书写的麦秸秆纸。
此法利用广泛易得的麦秸秆,不仅成本低廉,且所造之纸结实耐用,适合书写与印刷,实为一大创举。
陆通心中暗喜,此等纸若能推广开来,必能打破世家对纸张的垄断,使得更多寒门子弟与平民百姓能够接触到知识与文化,从而改变命运。
此外,陆通亦令匠人们研习活字印刷之法。
他亲授其意,匠人们则悉心揣摩,屡试屡验。
从择木制字,至排版印书,无一不精工细作,不敢稍有懈怠。
陆通心知肚明,若此术成,则文脉广传,智识普济,惠泽万民。
于是,匠人们在陆通的勉励之下,昼夜不息,矢志不渝,以期早日达此宏愿。
待麦秸秆造纸术所产之纸张品质渐趋稳定,陆通遂于泾阳县外择地建坊,广设工场,大兴造纸之业。
起初,世家对陆通之造纸之举并未放在心上,心道若此等技艺轻易可得,世家又何至于凭此昌盛千年?
彼等自恃秘技在握,视陆通之所为不过尔尔,未曾想此番轻视,终将引来一番变局。
泾阳县,工坊内人声鼎沸,匠人们各司其职,井然有序。
麦秸秆经由巧手妙法,化为一张张洁白坚韧的纸张,源源不断地送往各地,惠及千家万户。
及至世家亲眼目睹泾阳所产之纸张,不由面色剧变。
陆通竟能造出如此佳品,其质竟与世家所制相差无几,甚或有过之而无不及。
此事令世家上下皆感震惊,心中暗自揣测,不知陆通究竟掌握了何种奇技。
泾阳所产之纸,因其价廉物美,在寒门士子间广受追捧。
这些饱学之士纷纷称颂陆通,赞其为仁善君子,心系苍生,实为难得之贤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