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火人家Ⅲ(388):想不到的事与有意思的事

周振杰前脚还没有离开隗镇住进田县中医院,王西旺后脚便出台了隗镇供销社的改革方案,以强硬的手腕明确了几件大事:

一、强化隗镇党委对隗镇供销社的领导,接受田县供销合作社联合社的业务指导;

二、建设隗镇供销社综合批发市场及全镇的农资服务中心;

三、建设覆盖全镇各行政村的网点,恢复代销店建设,由隗镇供销社统一指导经营,主要经营日用品销售,农副产品及废旧物资收购,农资统一供应及资金互助,争取用三到五年的时间,全部偿还以前所欠债务;

四、发展供销社社员股金,成立社员股金服务部,全面开展资金互助,壮大供销社实力;

五、积极吸引、利用外资,组建公司制企业,全面促进达摩岭烟棉加工厂转产,兴办大型工业企业;

六、改革人事、工资管理制度,实现新型的企业管理模式,给予企业家更大的权力及更高的社会待遇。

此方案由隗镇人民政府直报田县县委、县政府,根本没有理会田县供销社的意思,甚至没有事先征求赖夫之的意见,也没有向他们抄报,这在田县供销社历史上可谓是一件奇耻大辱。

然而,赖夫之还是微笑着接受了县委办公室转过来的征求意见稿,并很快给予高度赞扬,完全接受了这个现实。内中原因,或许只有他自己知道,隗镇供销社的账,就在隗镇纪委放着呢,那上面虽然没有他赖夫之直接取走的钱,但并不保证楚文革等人的嘴都是那么的严。

赖夫之没有骂楚文革,他觉得,骂楚文革简直是浪费自己的感情。他找到了楚长友,说明了有关情况,指着张金霞给自己列的数字,说道:“老楚,这一回,恐怕兄弟我帮不了你啦,你看看,仅仅一个多月的时间,楚文革花了隗镇供销社各门市部上交的上半年利润元;加工厂的货款元;代销店清收回的资金元,这可是二十六万多啊。老楚,盖一所小楼花不完的钱,全部化为泡影,这要是搁以往‘严打’时,十颗脑袋也不保啊,你说,兄弟咋保他?”

楚长友的脸红了,对于楚文革,他同样没有办法,他甚至不敢想象,儿子是怎么花这个钱的,二十多万,一个多月,一天五千块,是自己一年的工资总和,又没见到往家里买什么东西,和儿媳妇陈小纹,是见一回面吵一回架,根本不可能把钱给存起来的。老楚流泪了,嘴里呐呐说道:“败家子,败家子。”看来,他实在是没有办法了。

当楚文革回到隗镇时,一切都“失控”了。在隗胜利的协调下,隗镇供销社十三个门店全部搬到了隗村大市场,而且基本上连为一体,装修师傅正在安装着统一制作的门面。被隗镇党委任命的隗镇供销社支部书记渠凤,很快便得到了绝大部分职工的认可。又把隗镇供销社的老院子彻底利用起来,改造成两个大型的批发部,一面是化肥批发,一面是日用杂品批发,还要组织各门市部统一采购、统一运输,降低进价,减少假冒伪劣产品。各村的代销店大部分也恢复了起来,实行了责任制管理,村委选择的经营者经考察后,上交五千元的个人经营风险保障金,一旦出现人为造成的损失,此资金扣除。并保证,用一年左右的时间,消化原有的欠款。

渠凤还把各村的支书、村主任请到达摩岭村,实地看了孙俊刚的蔬菜大棚种植。放言,只要各村愿意种植大棚蔬菜或者是应时蔬菜,与隗镇供销社签订合同,隗镇供销社保证收购、销售,并提供技术及优惠价化肥等等。

然而,所有这些,仅仅是第一步,渠凤的眼睛和心思,还是放到了达摩岭烟棉加工厂的转产上。除了王满仓和他的儿子、侄子们答应支持给她的一百万元外,兰子没有打嗝,向渠凤伸出了两个手指头,只要这边手续办到位,钱马上打到新企业的账户上。还有几个业务关系户,更是爽快地答应了下来,马建国电话里,只说了一个字:好!

当然,寨上的人家也有很多人问,什么时候交钱入股。这一回他们学聪明了,不再像当年入股达摩岭村纸制品厂那样优柔寡断了。用寨上人的话说,你看看人家王来好,当了一辈子长工头,他会个啥?不就是当初给渠凤入了四股,才一千二百块钱,可你再看看人家松良、松善哥俩,在寨东头可是盖了两幢小洋楼,大坑西院,没敢盖两层,怕遮了二奶奶家的房子。可就这,盖的比二奶奶家这个县长太太的房子都气派。还有袁天刚家,一个外地逃荒过来的长工,也同样是入了四股,看看人家,袁欢都买面包车了,那小子,连到南坡大棚那儿,三五步路,还得开着车,烧包得很。更可气的是黄驴子,入了三股,现在居然以老太爷自居了,就他那样子,比他大哥黄苟信都牛,真是的。

叶春林虽然没有露面,但通过丰潮告诉渠凤和王满仓,他很满意,希望把达摩岭服装厂,办成中原地区最具影响力的服装厂,办成田县最具特色的企业,办成服装界最具活力的企业。临走时,他留下了服装企业标准车间改造的图纸,并保证两个月后,从广东方面,调配生产机械及各类技师过来,组织工人进行短期培训,马上投入生产。

市委常委会议室里,县长苏辰昌连连谈了三个“想不到”、三个“有意思”:

第一个想不到是,平常蔫儿八叽的王西旺竟然如此果断,果敢出击;第二个想不到是,渠凤能在短短几天时间内挽回了即将倒闭的两个企业,并迅速地恢复了生机;第三个想不到是,我们花这么大功夫要留着的外资,想不到人家并不感冒,而剑走偏锋,去相信一个农村妇女。

叶春林画的这张图纸有意思,好像是给烟棉加工厂量身定制的,没有大拆大建,而是刻意地保留了原有的建筑,减少了大量的投资。叶春林的话,更有意思,只说要生产,没说企业如何组建,甚至是各自的股份,企业的名称,渠凤的资金来源及以后的经营、管理等等。最有意思的是,说好的一千万美元,却存到银行账户上两千万美元。而渠凤却说,她只需要一千万,多一个子也不要,她要把利润留给她的所有投资者、支持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