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 秋收期间(上)

马大娘也知道山货就那些。

她这是让王静怡将山货分给别人。

听到这话,王静怡倒是无所谓。

本来她就不靠着这些过日子,又能卖个人情,何乐而不为呢?

于是,她微笑着回应:“都是一个村里住着,这点事我还能不答应。”

马大娘听了这番话,心里又高看了王静怡几分。

她笑着说道:“那我带大家伙儿谢谢你。”随后又赞扬了王静怡几句,高兴地离开。

王静怡目送马大娘离开后,便回屋去看看猪肚包鸡汤熬好了没有。

为了不打眼,王静怡白天送去地里的,都是用猪下水做的肉菜

比如说今天的猪肚包鸡汤,她送饭时只送了猪肚,鸡肉则留着给他们晚上回家吃。

村民们闻见饭菜香味,过来看看。

发现就是他们常吃玉米窝窝头和素炒山珍,唯一多的肉菜是猪肚汤。

猪下水不要肉票,由于是下等肉,价格还便宜。

村里人挤挤也能买两顿回来吃吃。

只是她们没这手艺,做不出这样的味道。

大家看过两次之后,都不再关注王静怡送啥饭菜了。

因为男人们看过就会跟家里的女人抱怨,“一样的东西,人家咋做的比你好?”。

更有甚者还会责骂家里的女人不贤惠。

于是,今天王静怡送饭菜时,其他人都没往跟前找韶。

王静怡见状,笑了笑。

赵建坤他们见王静怡送来了饭菜,便停下了手里的活,走了过来。

“静怡,你今天做的是啥?”

赵婶子走过来,擦了擦手,打开了食盒的盖子。

只见里面放着两道炒菜、好几个大包子,还有一个带盖的搪瓷碗。

这方形食盒是赵建坤为了王静怡送菜方便,而特意做的。

别说,这样食物放的平整,还真不容易侧翻。

赵婶子打开了搪瓷碗的盖子,就看见炖成奶白色的大骨菌菇汤。

她笑着将饭菜分分,他们就着大骨汤吃了起来。

这一顿饭下去,他们吃得全身舒坦了不少。

忙了半天,吃上一顿可口的饭菜,可不就是享受。

等赵建坤他们吃完,王静怡把碗筷收拾好,然后问赵建坤:“下午是送绿豆汤,还是泡菊花茶?”

每天下午,王静怡都会送一趟茶水过来。

赵建坤笑着回答:“都可以。”

王静怡白了他一眼,不满道:“说了等于没说。”

于是,她跟赵叔、赵婶子打了声招呼,便回了家。

赵婶子本来因王静怡一直没消息,而有些着急上火。

可这段时间一忙起来,她也没闲工夫想这些。

而且王静怡送来的可口饭菜,赢得了村里其他婶子对赵婶子的羡慕,这让赵婶子感到高兴。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在反思后,赵婶子心里想:“儿孙自有儿孙福,她老了,好好过几天消停日子才是关键。”

因此,当今天王静怡送来饭菜时,赵婶子热情的很。

王静怡并没有理会这些。

她心里很清醒,这过日子在一起,就会这样磕磕绊绊的。

不会有谁能无条件地全盘接受另一个人的所有。

因此,要想日子过得安生,要学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王静怡回到家中,发现刘师父在葡萄架下乘凉。

她笑着问:“外公,你们吃过饭了吗?”

刘师父笑着回答:“我和朵朵已经吃过了,你赶紧去吃饭吧。”

王静怡见刘师父听着广播,面前还放着菊花茶。

她笑了笑,然后进屋去吃饭。

饭后,王静怡把上午采的山货理干净,便去做衣服。

王静怡的动作十分麻利,又有之前打好的裁剪板。

所以,她一下午便做出了三十来件衬衫。

王静怡的效率其实可以更高。

由于她既要负责裁剪、缝制,还要负责熨烫,现在又没有电熨斗这些,所以耗费了些时间。

刘楚楚每天大约能完成二十多件。

本来刘楚楚就没有王静怡熟练,还怀着身子。

所以,她速度慢点,王静怡也能理解。

“按照这个进度,两天后应该就可以送货了。”王静怡盘算道。

现在秋忙,王静怡都是自己倒车去的市里。

虽然路途远,但王静怡提早出门加上脚程快,每次都能赶上第一班车,倒也能当天赶回来。

只每次去送货,她就没法顾及家里的饭菜了。

于是,王静怡决定明天跟赵婶子打声招呼,让她请一天假,照看家里。

打算好后,王静怡便将衣服叠好,然后去准备晚饭。

隔日鸡鸣前,王静怡便起了床。

赵建坤见王静怡这样奔波,心疼道:“别去来,叫他们来收货。”

闻言,王静怡瞥了赵建坤一眼,回应道:“我可不是老板。”

随后,她摆摆手道:“走了,你把家看好。”便出了门。

赵建坤看着媳妇的背影,感到郁闷。

他想跟王静怡坦白真相,但又怕因此挫伤她的积极性。

赵建坤清楚王静怡的个性,她不想依靠别人。

因此,经过反复思考,赵建坤最终选择暂时不告诉王静怡实情。

这边,王静怡到达镇上后,坐上了去县城的第一班车。

一路摇摇晃晃,王静怡庆幸自己起得早,这时候早饭已经消化完了。

她心道,这路况,坐车就是受罪。

尽管王静怡努力控制住自己,没有吐出来。

但车里已经有一些人没能扛住,开始呕吐。

还好,王静怡上车较早,得到一个靠窗的位置。

她全程开着车窗,倒也能呼吸。

随着车内气味变得越来越难闻,车里大约有一半人开始出现晕车现象。

就在车上的景象开始变得惨不忍睹的时候,汽车终于抵达了县城的车站。

说是车站,实际上只是一块空地,旁边有几间小瓦房。

其中一间小屋是售票处,你可以在那里买票进站上车,或者上车后再补票。

反正车上都有检票员,逃不掉。

王静怡买了车票后,找了个靠窗的位置坐了下来。

这些检票员经过长期训练,他们可以一眼就看出哪些人没买票。

一开始王静怡不相信,但坐了两次车后,她是服气了。

这不,今天检票员一上车,就让大家掏出车票。

她简单地扫视了大家,也没撕票,到下车时会一起撕。

当她走到一个带着孩子的老妇人跟前时,她只说了一句:“补票。”

那老妇人也是“身经百战”的主,一点没有逃票的恐慌。

她振振有词道:“刚才不是已经看过了吗?”

检票员也不理她,只站在那里看着她。

最后,老妇人无奈地从口袋里掏出一张车票,并用力摇晃了一下,理直气壮道:“看见了吗?”

说完,她立即准备把票收回去,却被检票员一把拽住。

检票员将车票展示给其他乘客看,发现是少了半截的车票,而且日期还不是当天的。

在事实面前,那老妇人只好乖乖地补了一张票。

至于那个半大的孩子,那是说啥,她也不愿掏钱补票的。

检票员也没再跟那老妇人争论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