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武媚娘进宫为才人

贞观十一年,金乌高悬,暖光倾洒,大唐的万里河山在唐太宗李世民的励精图治之下,仿若一幅绚丽多彩的锦绣画卷徐徐展开,处处呈现出蓬勃兴盛之景。

长安,这座巍峨的都城,更是仿若一颗璀璨明珠,城内车水马龙,行人熙熙攘攘,喧闹声、吆喝声交织成一曲繁华的乐章。

而在那朱红宫墙围拢的宫廷深处,于一片看似风平浪静之中,一场足以改写诸多人物命运轨迹的波澜,正悄无声息地开始翻涌。

在并州文水的武家府邸,有一位正值二八妙龄的绝美女子,唤作武如意。

她仿若上天精心雕琢的艺术品,生得明眸善睐,眼眸恰似一泓秋水,波光潋滟间,仿若藏着浩瀚星河,只需轻轻抬眸一瞥,便能直直撞入人心,勾人心魄;

眉如远黛,那眉色不浓不淡,仿若山间晨雾轻绕,恰到好处地镶嵌于光洁如玉的额头之上,透着一股与生俱来、浑然天成的灵秀之气,仿若春日里破土而出的嫩笋,清新而脱俗;

身姿婀娜多姿,走起路来莲步轻移,如弱柳扶风,摇曳生姿,却又在那盈盈之态中不失大方端庄,举手投足间尽显世家风范。

自幼便聪慧过人的她,仿若一块海绵,尽情汲取着知识的甘霖,饱读诗书,于经史子集之中畅游,琴棋书画更是信手拈来,样样精通,在当地早已是声名远扬,备受赞誉,邻里间提及武家姑娘,无不竖起大拇指,啧啧称奇。

这一年,宫中选秀的消息仿若一阵疾风,呼啸着传遍大街小巷,如同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瞬间激起了层层涟漪,让无数少女的心中泛起了或忐忑、或期待的波澜。

武家上下闻此消息,立刻忙碌得仿若热锅上的蚂蚁,为如意入宫之事筹备打点,全家老小的心思都系在了这一件大事之上。

如意的母亲杨氏,这位饱经岁月沧桑却依旧温婉坚韧的妇人,拉着女儿的手,那双手因多年操劳略显粗糙,此刻却紧紧地握住女儿的柔荑,眼中满是不舍与担忧,仿若即将失去最珍贵的宝物。

她轻抚着如意的发丝,那发丝顺滑如丝缎,杨氏的动作轻柔无比,似是怕弄疼了女儿,轻声叮嘱道:

“女儿啊,这一入宫门深似海,往后的日子定要多加小心,凡事隐忍,切不可莽撞行事。

这宫中人心复杂,处处皆是暗流涌动,稍有不慎,便可能陷入万劫不复之地。你定要记住母亲的话,保全自身才是重中之重。”

如意微微点头,眼神中透着坚定,仿若已在心中立下誓言,轻声回道:

“母亲放心,女儿明白。” 那声音虽轻柔,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决心。

选秀那日,阳光明媚得有些刺眼,仿若要将世间一切都照得透亮,却唯独照不进等候入宫的少女们那一颗颗忐忑不安的心。

如意身着一袭绿色的襦裙,那罗裙质地轻盈,仿若蝉翼,裙面上用金线绣着精致繁复的牡丹花纹,牡丹娇艳欲滴,花瓣层层叠叠,栩栩如生,寓意着富贵吉祥,仿若在无声诉说着主人的美好期许;

腰间束着一条翠绿色的丝带,丝带色泽鲜亮,仿若春日里新生的嫩叶,打成的蝴蝶结轻盈飘逸,仿若一只欲振翅高飞的彩蝶,更衬得她纤细的腰肢不盈一握,仿若盈盈一握便可折断。

她与一众秀女们站在宫门外,静静地等候传唤。周围的少女们,有的紧张得面色惨白,仿若冬日里的霜雪,双唇不住地颤抖,频频抬手拭汗,豆大的汗珠滚落,浸湿了衣衫;

有的低声啜泣,那哭声压抑而哀怨,仿若受伤的小兽,满心哀怨,似已预见了未来的黯淡无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