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孟姜回想起前世在鮀城大学图书馆,翻阅着《旧唐书》里有记载着:
《旧唐书?李承乾传》记载:恒山王李承乾,是唐太宗的长子,因为出生在承乾殿,所以就以此作为名字。
武德三年(公元 620 年),他被封为恒山王,武德七年(公元 624 年),改封为中山王。
唐太宗即位后,李承乾被立为皇太子,当时年仅八岁,他生性聪慧机敏,唐太宗十分喜爱他。
唐太宗在为高祖守丧期间,将诸多政务都交给他裁决处理,李承乾很识大体,从那以后,唐太宗每次外出巡游,常常让他留守京城监国。
李承乾早年敬重师长、遵循道义,老师李纲去世后,他亲自为其立碑纪念;
还让孔颖达撰写《孝经章句》,让颜师古为《汉书》作注,等着作完成后呈上表章,唐太宗对这些成果十分赞赏并珍藏起来。
唐太宗让他旁听诉讼,以此锻炼他的政治才能,他所发表的关于刑狱方面的见解和策略,都切中治国的关键要点。
等到李承乾长大成人,却喜好歌舞女色,游乐没有节制,然而他害怕唐太宗知晓,上朝的时候必定谈论忠孝之道,退朝之后就和一群小人亲昵放纵。
宫廷大臣向他进谏时,他必定先揣摩对方的心思,然后正襟危坐、神情严肃,引咎自责,他的智谋足以掩饰过错,大臣们起初都没有察觉。
他十分宠幸太常寺的乐人称心,唐太宗得知后愤怒地杀了称心,李承乾悲痛万分,为称心设立灵堂祭奠,从此便与唐太宗产生了嫌隙。
他还私自将突厥的一些年轻人引入宫中,屡次遭到大臣的劝谏,却从不听从采纳。
魏王李泰深受唐太宗宠爱,李承乾担心自己的太子之位被夺走,于是与汉王李元昌、城阳公主的驸马都尉杜荷、侯君集等人相互勾结,企图刺杀李泰,事情败露后又谋划逼迫唐太宗退位,计划泄露,最终被废为庶人,贬谪到黔州。
然而,让她感到十分诧异的是,眼前这位名叫李承乾的人,与那部赫赫有名的《旧唐书》所描述的形象简直大相径庭!
此刻呈现在她面前的李承乾,更多展现出来的竟是一种让人难以忍受的狂妄自大之气。
只见高阳公主怒不可遏地抬起手来,猛地向前一推,嘴里还愤愤不平地骂道:
“你这脑子莫不是被门给夹坏了不成?”
说时迟那时快,李承乾眼疾手快地顺势一把紧紧握住了高阳公主纤细的手腕。
紧接着,他飞起一脚,狠狠地踹向了月华殿那扇紧闭着的大门。
只听得“砰”的一声巨响,大门应声而开,仿佛在抗议着这般粗暴的对待。
随后,李承乾就这样紧紧拉住高阳公主的手腕,大步流星地迈进了月华殿内。
而紧跟其后的李孟姜见此情景,也赶忙加快脚步,匆匆跟入了殿中。
玳姬原本正在床榻之上小憩,忽然间听到一阵由远及近的脚步声传来。
她瞬间警觉起来,一个激灵便翻身下了床,然后如疾风般快步冲向门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