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真与夏瑜、王达安,还有跟上来的何怀德,以及王贵五人一起爬上了未庄修好路的小山上。
向下眺望着炊烟袅袅的未庄,几人均感心旷神怡。
徐真忽然说道:“我们让未庄的绝大部分贫民都参加了赤卫队,但是还有几户没有适龄青年的贫农家庭没有人参加赤卫队,我们必须要给他们一个饭碗,让他们在种地之余,能赚一些额外的银子。”
“此外,那些赤卫队的家属也需要一些副业,让他们的生活更有盼头。”
夏瑜接话道:“他们有田耕,虽然都可以吃饱饭,但是还谈不上富裕。”
徐真摇了摇头:“种田只能让他们填饱肚子,不要挨饿,怎么可能富裕起来?”
“除了那些大地主,就普通农民而言,拥有的那一亩三分地,一年忙到底,又能产出多少粮食?”
他以极为肯定的语气断定道:“不要说现在,就算是百年后的将来,农民也无法依靠田地变得富裕起来。”
王贵忍不住说道:“能吃饱饭已经很不错了……整个县城地界,恐怕没有哪个乡镇像未庄一样,人人都能吃饱饭。”
说到这儿,他开了个玩笑:“要是其他地方的情况得不到改善,肯定人人都会羡慕未庄,到时候不知道多少人会争着嫁进未庄。”
徐真笑道:“吃饱只是最初的追求,接下来我们不只要让他们吃饱,还要使他们变得富裕起来,让他们人人都能过上以前的地主所过的生活。”
一直沉默着跟在后面的何怀德真诚道:“徐先生的追求不可谓不大。”
“只要想做,这不是什么难事。”徐真看向夏瑜,“根据夏瑜调查,县内曾有养蚕的习惯,那就说明有人有养蚕的技术。”
“就算没有,那也没关系,我们可以请人来教他们养蚕。”
“就拿未庄举例,假如我们让未庄每一户都养一些蚕,等蚕吐丝的时候,我们直接统一购买他们的蚕丝,一起纺成丝绸,统一拿去外面卖,自然就能让他们家家户户都富起来。”
顿了顿,他接着说:“只要我们先拿出银子收了他们的丝,且不要压价,让他们赚到银子,那他们也不会排斥养蚕。”
“赚到了银子,县里的养蚕规模肯定会越来越大,到时候整个县的蚕丝都能被我们统一收购到手里,那我们也不愁销路。”
“而且,纺丝也能为平民提供大量的岗位,使他们过得更为富裕。”
有生意经验的何怀德迟疑道:“现在生产丝绸都用洋人的机器生产,价格大不如前,要是生产太多的丝绸出来,恐怕还要面临和国内商人以及洋人的竞争。”
徐真自信道:“与洋人相比,我们在国内做生意有先天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