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回信(上)

说到这儿,他拿出了一封信,又对徐真道:“我准备出发的时候正巧收到一封来自香港的信,要我想办法转交给徐先生。”

“来自香港的信?”徐真好奇地接过信封。

封面上写着“徐先生亲启”几个字。

这字刚劲大气,即使不大懂书法的徐真在看到字的第一眼也感受到了这字迹当中的大气魄。

何怀德看着信解释道:“我们两人把夏瑜寄来的有关先生口述的英吉利革命史的信抄写了一份,寄给了香港的黄轸先生。”

“黄轸先生收到我们的信没多久,就寄出了这信,还让我一定要把信想办法交给徐先生。”

“黄轸先生的信?”徐真一怔,“是同盟会的那位黄轸先生么?”

何怀德点头:“正是这位黄轸先生。”

他带着歉意道:“我们没有经过先生的同意,贸然把先生的大作传了出去,还望先生不要怪罪。”

“那只是我和夏瑜谈话时,随意说的东西,看就看了,有什么怪罪的?”徐真迫不及待地拆开信封。

来到这个年代,他虽然听说过不少有名的人物,但是如今却是他首次和是个时代的着名人物相接触。

这让他在心中产生了一种莫名的兴奋感。

好像他不只是在和着名人物接触,而是触碰到了这个时代的脉搏。

能在清末的乱世,走到时代巅峰的人物,没有一个庸人。

和如此人物交流思想,彼此砥砺,定然获益匪浅。

而且,徐真的心中还有一些自己隐秘的小心思。

若是能影响到黄轸先生,又通过黄轸先生的关系,影响这个时代更多的优秀革命者,那他也许能通过这个方式,影响到中国革命历程。

他不求自己能在几句话之间就取信于人,让别人按照他的思想,按照他的方式去进行革命。

这是不现实的事情。

每个人都有个人的想法,他不一定能说服他人。

更重要的是,不同的革命方法代表的是不同的利益群体的诉求,是不同的路线的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