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轸先生圆脸、厚唇,双眼不大也不长,鼻梁也不高,从面相即可看出湘人的坚毅与倔强。
尤其在看信之时,他的嘴唇会下意识地抿在一起,更显严肃与坚毅。
他向来是个果敢之人,做什么都快,但这次对于这些信纸,他却没有像以往一样匆匆浏览而过,而是逐字逐句地仔细阅读。
一直到晚饭之后,他还没有阅读完那些信件。
“谁寄来的信?竟然让你看得那么入迷?”徐仲涵推开门走进来,双手端着一些吃食,嗔怪道,“听说你在午后就把自己关在房间里,饭也不吃,这怎么行?”
徐仲涵出生于沪城,生长在商人家庭,自小接受西方文化熏陶,培养出了这个年代的女性少有的开放进取之心。
她曾被许配给两广总督李庆春的次子李晋一为妻,生有一女一子。
几年后,李晋一病逝,徐仲涵并没有悲切守寡,而是毅然脱离家庭,投入到了革命的洪流中。
1906年,她加入同盟会,成为女会员,积极为革命活动奔走。
1911年,在粤城起义前后,她冒着巨大的风险,与自己的亲友一同为革命制造炸弹,运送军械。
在起义被镇压之后,她在巧合中救下了重伤的黄轸先生,并与一个医师一起护送黄轸先生前往港城治疗。
黄轸先生住进医院后,医生称需要尽快为先生动手术,而动手术即需要家属签字,于是徐仲涵便以黄轸先生妻子的名义签了字,从此志同道合的两人便越走越近。
他们谈理想、谈革命、谈未来……几乎无所不谈。
黄轸先生心中的悲痛也逐渐被徐仲涵抚平。
在这个年代,最浪漫的爱情莫过于此……
听见徐仲涵的声音,黄殄先生抽出心神,看向徐仲涵,笑着解释道:“这是从粤城寄来的信件,仅是半篇讲述英吉利革命史的书册。”
他的声音非常洪亮,又带着一些湘地的口音,听起来颇为豪迈。
“这信件我能看么?”徐仲涵好奇地看向信纸,“不知是什么样的历史,能看得你茶饭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