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夏瑜对农人的看法

“这些人腐朽不堪,五体不勤,整日把儒家的那套忠君思想挂在嘴边,不可造就,不可能成为我们的同志。”

说到“同志”的时候,夏瑜稍微停顿了一下,之后才继续分析道:“但是这样的人也没有能力成为我们的敌人。”

“清廷不在乎他们,我想他们的心里或多或少对取消科举,造成他们无路可走的清廷有些怨念,也许……也许这样的人也可以试着争取,让他们成为我们的朋友?”

说到最后,他有些不大自信。

但是按照徐真的说法,这样的人的确应该争取一番。

徐真没有表态,只是问道:“该如何争取?”

夏瑜想了想,说道:“在未庄,赵家、钱家都不可靠,我们或可聘请这儒生做一些文字工作,付给他应付的工钱?”

“不过我们对他的防备不可少,如此迂腐之人,随时会倒向清廷。”

“他这样的人不影响大局,暂时不必在意。”徐真说道,“我把他们这类读书识字的人群称为知识分子。”

“像你说的这儒生可归为旧知识分子,和你们这些拥有新思想的新知识分子对立。”

“在他们旧知识分子里面,有你说的这种底层知识分子,有赵家、钱家,以及更富有的白举人这样的知识分子,也有满清官吏这种处在顶层,决定国家大策,利益与满清完全绑定的知识分子,你认为谁是我们当前首要的敌人?”

他没有谈及复杂的社会底层的经济运转对社会结构与人的意识的影响,其实他自己也半懂不懂。

但是说到这个地方,已经足够夏瑜做出判断。

夏瑜立即道:“上层的官吏与他们的狗腿子是最凶恶的敌人,对起义的镇压往往都是他们完成。”

“他们不可争取,是需要毫不留情地消灭的敌人,倘若他们存在,那革命就会存在危险。”

“但是城里的白举人,未庄的赵家、钱家这一类人都是墙头草,不会铁了心地跟着满清送死,在革命的大势到来时,他们便会随之摆动,也许可以争取。”

徐真露出欣慰的笑容,他啰嗦了那么多,就是为了教会夏瑜从利益角度去分析敌我关系。

既然夏瑜已经具有这种思维,说明他的努力已经成功了一半。

只要继续引导,夏瑜就会走向他希望的道路。

于是徐真问道:“未庄最大的一个群体你却放在了最后谈及,是故意忽略他们么?”

听到徐真那么说,夏瑜便知道徐真指的是哪些人。

他解释道:“不是故意忽略,未庄的农夫均有些排外,我还没有找到机会和农夫交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