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成要是称王了,跟随王成的一众人,自然是水涨船高。
一句广积粮,回答的也极为巧妙,让人摸不透王成的心思。
为了不在这个话题上纠结,说起明朝的弊病。
崇祯不是个昏君,要在太平时期,算是个守成之君。只是崇祯到了这个,病入膏肓的大明。
面对大明的内忧外患,崇祯虽是兢兢业业,但收效却微乎其微。
魏忠贤之流固然可恨,客观的说维护了朝局的平衡。
魏忠贤的死,更加大了士商勾结。官员只顾一己私利,置大明于水火之中。商人只为利益,不顾天下百姓死活。
崇祯平庸又刚愎自用,眼里容不得沙子。
像袁崇焕、卢象升、洪承畴、熊廷弼、孙承宗,哪个不可以镇守一方,最后的下场也让人唏嘘。
但凡重用一个,不从中掣肘,给予足够的信任,哪会轮到鞑子猖狂。
与其说这些人败给鞑子,不如说是败给朝廷。一个万万人口大国,被一个不足百万人口的酋国,压的抬不起头。
重文抑武,是减少了许多麻烦。但多度打压武将,阉割明人血性,落得个任人欺凌的下场。
朝廷内部党争不断,整个大明也只是在内耗,哪还顾得上大明基业,哪还顾得上天下百姓。
就是各地的藩王,哪个又为老朱家想过。明朝养了这么多的猪,一个不能杀的金猪,耗费大明大半的财力。但凡这些藩王稍微出点力,崇祯何至于窘迫至此……
无论是整顿吏治,还是整治藩王制度,或许会为大明续命。这些王成没有说,说了也没人会信。就算大明穷破至此,也没人相信李自成,会在一年后覆灭大明。
王成也没说,他就是想让李自成去祸害,将九州大地祸害完了,再入主中原收拾这个乱摊子。
只有破而后立,才会让大明获得新生。这王成也没有说,这句话说出来,也太过诛心了。
王成在广州府的时日,除了习武之外,也都会翻看一些史书。至于能看懂什么,那就是仁者见仁了。要是再说下去,王成能说上几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