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水位线现在成了陈东每天必备的工作。
只要来到河边,就一定看看水位线是否有变化。
前几天下了一场暴雨,这水位线立马不一样。
只不过,不是上涨,而是下降。
这个结果让陈东又喜又怕!
按照常理,雨水越大,地上河的水位就越高,而造成下降的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地下处于干涸状态,下的雨全被地面吸收了!
这就意味着,旱灾越来越近了!
好消息是,陈东当初的预判没错,这个地下肯定藏着地下河。
旱灾之年,地下河是唯一不会断掉的水流。
只不过,这东西一般人找不到,连陈东也得仔细考量。
地下河动辄几十米深,挖掘难度大,一旦找错了位置,肯定是白忙一场。
如今河道变窄,原本浅水区只剩下淤泥,原本湍急的水流也开始平缓。
陈东找了个地势稍微高点的位置,观察着整条河的走向。
一般来说,地下河会出现在平缓的转弯处。
吴家河七扭八弯,符合地下河特征的位置至少有十几处,想在这么多选项中找出唯一正确项,这绝对不是容易的事儿。
半晌儿,陈东决定用树枝做上记号,插在河边的淤泥上。
地下河流速非常平缓,明天被冲倒的树枝,肯定不是地下河。
转头,陈东又去鱼囤子里把鱼收了起来。
而此时,陈东也意识到,现在绝对是抓鱼的好时机。
水位一旦变矮,鱼群就会慌乱。
特别是常年潜伏在水底的鲤鱼,会有一种慌不择路的感觉。
只要在这个时候创造一个鱼的生存地,所有鱼都会被吸引过来。
到了那时候,才是真正棒打狍子瓢舀鱼!
陈东选了一个稍微平坦的位置,沿着河边挖出一个圆形的深坑。
这坑很深,差不多和成年人身高差不多。
水一旦灌进来,立马会形成一个微型鱼塘。
而在入口是一个倒八字,广口容易进,窄口出不去,鱼只能憋在里面。
这面刚把鱼坑挖好,鱼已经迫不及待地往坑里钻。
鱼也知道哪里更适合生活。
渔获比陈东想得更多,不到半个小时,已经抓了满满一筐。
之前养的鱼已经足够了,如果再多,就会破坏生态平衡。
如果把这些鱼大有用处。
像鲤鱼这种肉质肥厚的,可以做成鱼干,而类似鲫鱼这种体型较小的,更适合做罐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