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章 失陷(三)

川卒 梅沙闲士 1341 字 3天前

小日子从1943年夏秋之交起,日子开始不好过了,因为美军开始在太平洋上大举反攻,多数海空精锐已经消耗殆尽的日军则步步败退。

东条英机已经感觉到在海上打不过美军,而且在华夏大陆也没有足够的实力来继续进行扩张,所以他退而求其次,计划建立一个“绝对国防圈”,一来能保住在华夏的“战果”,争取一个比较好的“停战条件”,二来能保护日寇本土,维持战时最低的资源供应。这个“自保”的方案得到了缺乏国家安全感的小日子政府和军界高层的一致认可。

但与此同时,陈纳德将军领导的美军第14航空队经常从华南机场起飞轰炸机群攻击日寇从南洋到本土的战略运输船队,小鬼子的船队损失每年都超过了100万吨,这可是要了小鬼子的老命,日寇本土的军火、工业品和日常必需品的生产,因为缺乏燃料和原材料都已经濒临“揭不开锅”的地步。

为了“活命”,日寇大本营认为必须摧毁我国南方的主要机场,否则长此以往,小日子本土早晚“断粮”。根据这个目标,日寇拟定了一份作战计划,计划的目的有三:

一. 攻占我国华南和西南的主要机场,使美军不能再来去自如地攻击鬼子运输船队;

二. 打通一条自小日子本土出发、经朝鲜半岛到我国东北、纵贯我国大陆南北直到中南半岛长达8000公里的陆上交通线,并以此作为海上航路被彻底封锁时的“不时之需”;同时使关东军、华中派遣军和南方军连成一体,以便利用中国大陆的战略空间进行“决战”;

三. 打击重庆政府的抵抗意志,最好打到投降才好。

日寇政府和日军上下都把这个计划当成“帝国最后的救命稻草”,经过高层内部的反复“讨价还价”,在1943年1月13日的御前会议中,“拯救帝国命运”的“一号作战计划”终于出台。该计划的战前准备细致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

华夏战场的航空兵部队全部根据计划重组,光油料就有半年的储备,弹药更是达到了2年的储备。

华中派遣军的乙、丙师团优先补齐人员,升格为甲等师团。关东军和本土部队均抽调精锐增援华中派遣军,从未在我国战场露面的装甲师团也前来助战,火炮准备超过1500门,各部队的食品弹药补给也以半年为最低限度。

辆汽车、艘大小运输船用于运输物资,小日子全国所有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人员和物资全部调往华夏修桥补路,进行后方交通支援。

部队所需,上到野战医院,下到士兵皮鞋修理,一应俱全。此次作战成为“明治维新”以来,小鬼子史无前例的一次全面出击,单陆军兵力就高达51万,动员规模是“日俄战争”的两倍以上。同时,日军的战前保密和战略欺骗也几乎做到了极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