却说孙大圣满心恼怒郁闷,飞到空中,想要回花果山水帘洞,又担心本洞的小妖嘲笑,笑自己做事反复无常,不是个有大丈夫气概的人;
想要投奔天宫,又怕天宫不容许长久居住;
想要投奔海岛,却又羞于去见那三岛的诸位神仙;
想要奔向龙宫,又不甘心低声下气去求告龙王。
真是没有依靠,苦自思量道:
“罢!罢!罢!我还是回去见我师父,这样才能修成正果。”
于是按下云头,直接来到三藏的马前站立说道:
“师父,原谅弟子这一次!”
孙悟空说道:
“往后再不敢行凶,一一接受师父的教诲,千万还得让我保你去西天。”
唐僧见了,更不答应,勒住马,马上念《紧箍儿咒》,颠来倒去,又念了二十多遍。
把大圣咒倒在地上,金箍儿陷在肉里有一寸来深,这才住口说道:
“你不回去,又来纠缠我干什么?”
行者只叫:
“别念!别念!我是有地方过日子的,只怕没有我你去不了西天。”
三藏发怒道:
“你这猢狲杀生害命,连累了我多少,如今实在不要你了!”
“我去得了去不了,与你无关!快走快走!”
“迟了一点,我又念真言,这次决不停口,把你脑浆都勒出来!”
大圣疼痛难忍,见师父更不回心转意,没办法,只得又驾起筋斗云,飞到空中,忽然醒悟道:
“这和尚辜负了我的心意,我暂且到普陀崖告诉观音菩萨去。”
好个大圣,掉转筋斗云,不到一个时辰,早就到了南洋大海,停下祥光,一直到了落伽山上,闯进紫竹林中,忽然看见木叉行者迎面行礼道:
“大圣要去哪里?”
行者说道:
“要见菩萨。”
木叉就引着行者到潮音洞口,又看见善财童子行礼道:
“大圣为什么来?”
行者说道:
“有事要告诉菩萨。”
善财听见一个“告”字,笑道:
“好会耍嘴的猴儿!”
“还像当时我抓住唐僧被你欺负哩!”
“我菩萨是个大慈大悲,大愿大乘,救苦救难,无边无量的圣善菩萨,有什么不对的地方,你要告他?”
行者满肚子闷气,一听到这话,心中发怒,“咄”的一声,把善财童子喝得倒退几步,说道:
“这个背义忘恩的小畜生,实在愚蠢鲁莽!”
“你那时作怪成精,我请菩萨收了你,皈依受戒,如今得以这样极乐长生,自在逍遥,与天同寿,还不拜谢老孙,反倒这般轻慢!”
“我是有事来求告菩萨,怎么说我耍嘴要告菩萨?”
善财陪着笑说道:
“还是个急性子猴子,我和你开玩笑,你怎么就变脸了?”
正说着,只见白鹦哥飞来飞去,知道是菩萨呼唤,木叉和善财于是向前引导,到了宝莲台下。
行者望见菩萨,倒身就拜,止不住泪如泉涌,放声大哭。
菩萨让木叉和善财扶起说道:
“悟空,有什么伤感的事,明明白白说来,别哭别哭,我给你救苦消灾。”
行者流着泪再次下拜道:
“当年我为人的时候,何曾受过这种气?”
“自从承蒙菩萨解脱天灾,教诲我入沙门,保护唐僧去西天拜佛求经,我弟子舍身拼命,解救他的魔障,就像从老虎嘴里夺脆骨,在蛟龙背上揭鳞片。”
“只指望修成正果,洗清罪孽除去邪念,怎知那长老背义忘恩,完全迷失了一片善缘,更不分青红皂白之苦!”
菩萨说道:
“且说说那是非缘由给我听。”
行者即将那打死草寇的前前后后,详细陈述了一遍。又说唐僧因为他打死多人,心生怨恨,不分是非,就念《紧箍儿咒》,赶了他好几次,上天无路,入地无门,特地来告诉菩萨。
菩萨说道:
“唐三藏奉旨意去西方,一心要秉持善念做僧人,决不会轻易伤害性命。”
“像你有无边的神通,何苦打死许多草寇!”
“草寇虽然不好,到底是个人身,不该打死,和那妖禽怪兽、鬼魅精魔不一样。”
“那些打死的,是你的功绩;这人打死,还是你的不仁。”
“只要把他们驱散,自然救了你师父,依我公正而论,还是你的不对。”
行者含着泪叩头道:
“就算是弟子不对,也应当将功折罪,不该这样驱逐我。”
“万望菩萨大发慈悲,把《松箍儿咒》念念,褪下金箍,交还给您,放我仍回水帘洞逃命去吧!”
菩萨笑着说道:
“《紧箍儿咒》,本是如来传给我的。”
“当年派我去东土寻找取经人,赐给我三件宝贝,就是锦襕袈裟、九环锡杖、金紧禁三个箍儿,秘密传授给我咒语三篇,却没有什么《松箍儿咒》。”
行者说道:
“既然这样,我告辞菩萨走了。”
菩萨道:
“你辞别我要往哪里去?”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行者道:
“我要上西天,拜告如来,求他念《松箍儿咒》。”
菩萨道:
“你先别走,我为你看看吉凶如何。”
行者道:
“不用看,只这般不吉利就足够了。”
菩萨道:
“我不看你,而是看唐僧的吉凶。”
这位好菩萨,端坐在莲台上,用心思于三界,用慧眼远远观望,遍及整个宇宙,片刻间开口道:
“悟空,你的师父很快,就在顷刻间,就会有伤身的灾难,不久就会来找你。”
“你只在这里,等我与唐僧说,让他仍和你去取经,修成正果。”
孙大圣只得归依,不敢随意行事,站在宝莲台下不再多言。
却说唐长老自从赶走了行者,让八戒牵马,沙僧挑担,连同马一共四个,往西奔走不到五十里远,三藏勒住马说道:
“徒弟,自从五更时出了村舍,又被那弼马温惹得气恼,这半天又饿又渴,谁去化些斋饭来给我吃?”
八戒道:
“师父暂且请下马,等我看看有没有临近的村庄,去化斋。”
三藏听了这话,从马上滚下来。
呆子纵起身飞到云头,在半空中仔细查看,一眼望去都是山岭,别想有个人家。
八戒按下云头,对三藏道:
“确实没地方化斋,一眼望去,完全没有村庄。”
三藏道:
“既然没有化斋的地方,能取些水来解渴也行。”
八戒道:
“等我去南山涧下取些水来。”
沙僧立即取出钵盂,递给八戒,八戒托着钵盂,驾起云雾走了。
那长老坐在路旁,等了很久,不见回来,可怜口干舌燥难以忍受。
有诗为证,诗说:
保神养气谓之精,情性原来一禀形。
心乱神昏诸病作,形衰精败道元倾。
三花不就空劳碌,四大萧条枉费争。
土木无功金水绝,法身疏懒几时成!
保神养气称作精,情性原本是一种形态。
心乱神昏各种病发作,形衰精败道的根本倾斜。
三花不成就空自劳碌,四大萧条白白费力争斗。
土木没有功效金水断绝,法身懒散什么时候能成功!
沙僧在旁边,见三藏饥渴难忍,八戒又取水不来,只得安置好行囊,拴牢了白马说道:
“师父,你自在等着,等我去催水来。”
长老含着泪不说话,只是点头回应。
沙僧急忙驾起云光,也向南山去了。
那师父独自煎熬,困苦极了,正在悲伤惶恐的时候,忽然听到一声响亮,吓得长老欠身看去,原来是孙行者跪在路旁,双手捧着一个瓷杯说道:
“师父,没有老孙,你连水都不能够有啊。”
“这一杯好凉水,你先喝口水解渴,等我再去化斋。”
长老说道:
“我不喝你的水!”
“立刻渴死,我认命!”
“不要你了!你走吧!”
行者说道:
“没有我你去不了西天。”
三藏说道:
“去得了去不了,与你无关!泼猢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