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五章 外交不是请客吃饭(一)

说书先生讲的《水浒传》,便是前些日子他被赵芳纠缠怕了,随便敷衍给他的精简版。哪里想到自己都抛在脑后的事情,如今又变了一种形态回到了眼前。

他还记得自己给赵芳的那版本中,是没有写林冲这个人的,因为实在不好写当朝太师的不是,也没有高俅这种奸诈小人。不好编排索性就没有动笔。

可哪里知道,名着的生命力是如此的顽强。自己做了剪切,但它又通过自己的方式,自我完善了回来。

周晨不禁想到,若如一本书的发展轨迹都如此难以改变,那么一个国家的历史是不是也同样会自我修复。他不碰还好,可一旦尝试改变,那么所谓历史的滚滚车轮,会不会把自己碾压得粉碎?

他一会儿还要去面圣,只是来到此处将就一口饭食。不想途中便遇到如此叫他神思不定的事情。找了个车夫,叮嘱几句,便向皇宫方向驶去,心里还纳闷的想着,赵恒找自己到底有什么事情。

到了右掖门,张景宗已经早早的在门口等着了周晨。他引着周晨一路走,一边笑着一边道:“周大人,官家真是对你另眼相待,这次竟然是在崇政殿诏见你,今日十月初一,陛下赏赐群臣的夹袄,给你的界别都等同三品以上呢。”

周晨哪里知道这些规矩,听张景宗这么和他说了,他才知道这究竟是怎么回事。所以他笑着说道:“陛下也是体恤我们臣子,当今圣上的仁德也是古今少有的。”

张景宗与周晨有说有笑的走到了崇政殿,叫他在原地稍等,然后大着嗓门喊道:“皇上,迩英殿说书试讲周晨见驾。”

只听到里面传来喊声:“喧——”

周晨谢过张景宗,快步走进崇政殿。见礼完毕,就见着见皇帝赵恒面带笑意的问道:“周卿家,最近这段日子都做了些什么?”

“承蒙陛下洪恩,最近与王爷鼓捣了些商贾上面的事情。都是些不入流的小玩意儿,若是皇上感兴趣,微臣明日便送上来一些给陛下鉴赏。”周晨严肃的回答,没有一丝一毫的隐瞒。

他知道,从古至今,皇家特务最是无孔不入。前朝李汉有不良人,今朝赵汉又有出了名的皇城司。未来数百年,不知道大喊这个名号能不能存续,但是锦衣卫与东西二厂依然是抹不掉的特务机关。

特务政治,古已有之。只是使用,存乎帝王一心。它是把刀,好坏全凭执刀之人。

皇帝显然早知道他这些天都在忙了些什么,也丝毫不吃惊,只是颇为不满的问道:“周卿若是无事的时候,多多练习一下那一笔字才是正理,如今春闱将近,国子监近期也会招一批学子。周卿家就不想在仕途上更进一步么?”

“回陛下,微臣过惯了苦日子,实在是余生都想富贵活着,做官担惊受怕,实在非臣所愿。”周晨拱手答道。他那里是不想当官,实在是太懒了而已。毛笔字又不想练,饭又不能不吃。当官的都是些厉害家伙,还是不要往官场里面扎好了。

皇帝听完他说的话,哪里不知道他在想什么,差点嗤笑了出来问道:“卿不知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安居不用架高堂,书中自有黄金屋。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男儿若遂平生志,五经勤向窗前读么?”

周晨听得无比耳熟,他哪里能不知道,这不就是真宗皇帝自己写的《劝学诗》么!如今倒好,劝到我的头上来了。

“谢陛下抬爱,微臣回家自当刻苦学习,以报圣恩。”周晨嘴上虽然这么说,但是心里想的却完全不是那么回事。他自知道这个时代的功名并非那么容易考得上。

他一个从现在穿越过来的人类没有经过十年寒窗苦读,没有系统的学习过,经史子集,更加对吟诗作对的韵脚,完全的不熟悉。

即使这个时候让他考一个明经科,他都不一定考得下来,更别说进士了。

他一直纳闷,皇帝今天叫他来做什么事?皇帝上面跟他有的没的闲扯,他也只能在下面跟皇帝有的没的得回答。

不消多时,便听到外面的值班那是高声喊道:“王旦、寇准求见。”

原来这些日子,北边的战事并没有起来,只是集结起来的兵马也没有散去。朝廷的事情太多,这件事情便慢慢的淡过去了,今日十月初一,是一个大的节日,皇上寻思着在年底之前将这事,做个了断,所以就叫了周晨,还有王旦与寇准过来商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