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九章 蔡文姬的单相思

刘万年也听出荀攸的野心非常大,似乎他已经看到不久的将来,将是在起战火。刘万年举起酒杯说道:“乱汉室天下,必是这拥兵自重,士族与庄园主手中都是大量私人武装。削弱这士族特权,便是解救天下最好良策。但汉室天下,无论是皇权还是各方势力,都需要士族的支持。十常侍把持朝政,祸乱朝纲,董卓之乱给百姓带来极大的危害,可以说汉室衰微,天下大乱。此时只能稳定扶持,皇权慢慢变强,一一削弱士族与各方势力,天下可救,苍生可活”。

蔡文姬笑道:“天下苍生依靠皇权来解救,可不太容易。我和荀攸大哥一个见解,得一方天地,发展自己的势力。有了自己的强权才能解救苍生,才能扶持皇权”。

刘万年说道:“那俩位贤兄,可说得上当今天下,谁才是这解救天下苍生,扶佐皇权的英雄”?

蔡文姬若一沉吟便说道:“当然是陈俊楠,祥龙公。为人正直,颇有善名,是一位真真正正的仁主。坐拥巴蜀,手下良臣猛将如云,有兵甲上可辅皇室,有地可自守,有爱戴他的百姓”。

荀攸轻轻摇了摇头,说道:“汉朝风气一贯如此,考虑一件事儿,往往先看那个人的品性。认为那种有才又有德的人,才担当重任。但事实上,德才并不是双生双依,甚至有时还是相生相克。有才未必有德,有德又不见得有才。乱世当中,治平尚德行,有识赏功能。天下不安定之时,首要的任务,是先聚天下之才以安天下,若是苛求责备,只能势单力薄、闭门造车,最终一事无成。”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刘万年轻轻点了点头。

蔡文姬说道:“你们认为祥龙公太过有仁有义,难成大事”?

荀攸说道:“没有杀人诛心的手段,哪来的拥甲百万。”

刘万年说道:“下者为奴,中者为吏,上者为官。下者劳力,中者驱使,上者劳心。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被人食,治人者食于人,此乃天地之大道”。

蔡文姬知道陈俊楠有自己的长处,但短处也非常明显,他缺少的是一种帝王之术。刘万年和荀攸说的虽然过于有杀气,却是事实。蔡文姬转换了一下思路,才开口说道:“你们认为天下谁是雄主”?

荀攸说道:“马腾鼎立雍州,而雍州与京畿只有一步之遥,甚至,马腾的首府扶风郡,本就是三辅之一!”一番话,点在龙睛之上。

蔡文姬说道:“马腾自攻略雍州之后,若是只想偏安雍凉二州,则应将首府迁至陇西郡,才更有利于他的统治。但他没有这样作,在陇西他不是董卓的对手,董卓进京,马腾虽然没有明着帮董卓为非作歹,他只带了不足五百亲兵,入了洛阳。在河内隔江观虎斗,狼子野心,本性难改”。

刘万年说道:“莫非,此子有图谋天下之狼子野心?”

荀攸说道:“纵然马腾有此雄心,若是以他为刃,先斩掉洛阳士族这一毒瘤,有何不?莫不是众人以为,马腾起比董卓更甚?”

刘万年说道:“知人不知心,若是以他为刃,未伤敌先伤己,则不若不用!更何况,马腾一事,在董卓进京时,为何他不愿帮扶汉室”?

蔡文姬说道:“董卓进京一事,他也算是帮凶,若马腾忠汉之心,可借机占西凉,进而进京佐王,可是他一直按兵不动”。

荀攸说道:“格局越大的人,越懂得“藏”的智慧,唯有藏而不露,方可长长久久。董卓之乱,马腾确无能为力”。

蔡文姬说道:“马腾藏的为免太深了,是不是他在怕,怕董卓的刀利剑锋?而祥龙公却亲率两万兵马,进京勤王,保的是汉室天下,保的是刘协

,力量虽小,不能与董卓正面交锋,但围攻董卓,祥龙公居功甚伟”。

荀攸说道:“贤弟年纪还小,不懂这其中的利害,再好的剑,锋芒露得多了,也会随风钝化。只有平日里悉心藏匿,时机到了适时出手,才是一把利刃。等待就像是一个极富耐心的猎人,在合适的时机到来之前,他会慢慢累积,慢慢观察,直到时机成熟,方可一击得胜。”

蔡文姬说道:“只是马腾藏得太深了,直到董卓伏诛,他也没出现”。

眼见着两人越争越言词犀利。刘万年抱了一拳说道:“两位不必吵了,我们又不是他们本人,怎么知道他们是怎么想的。这进了京的不一定是真忠臣。这不进京的也不一定就是乱臣贼子。这马腾能藏住心,荣辱不惊,从容以对,也算是一种本事。小弟不胜酒力,我先安排休息了”。

蔡文姬听后频频点头。也抱了一拳说道:“我家临得近,回家睡觉,能舒服一些。我也回家了”。

三人这才散了酒席。

三人这简单的酒宴,却决定汉室天下未来的走势,他们三人注定将成为改变汉室天下的人。“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看似平静,却有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