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矣。”
解读:
一、原文释义,启迪智慧
季文子每做一件事,都要反复思考多次之后才付诸行动。孔子听闻此事后,说道:“思考两次,也就可以了。”
在此,“三思而后行”中的“三”,并非是确切地指三次这个具体的数字,而是一个表示多次、反复的虚指。它强调了季文子在做决策时思考的频率之高和程度之深。
“思”这个字,含义丰富且关键。从最基本的层面来说,它指的是人的大脑进行的思考活动,包括对事物的分析、判断、推理和权衡等一系列心理过程。在“三思”这个语境中,“思”更侧重于对事情的各个方面进行全面、细致、深入的考量,试图预见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和后果,以做出最为稳妥和明智的决定。
“再”这个字,在此明确指的是两次。它与前面的“三思”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数量上明显减少。
“斯可矣”,“斯”表示这、这样,“可矣”则是可以了的意思。连起来就是“这样就可以了”,表达了孔子对于思考次数的看法和主张。
季文子的“三思而后行”,反映出他极其谨慎、小心的行事风格,他希望通过充分的思考来最大程度地降低风险和避免错误。
而孔子所说的“再,斯可矣”,并非是对思考的轻视或者否定,而是认为在大多数情况下,经过两次有质量、有深度的思考,就能够为行动提供足够的依据和方向。过度的思考可能会导致行动的拖延和犹豫不决,反而不利于事情的推进和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