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水淹城,也称以水代兵,并非什么新鲜策略。
在秦汉以前,最出名的战例,即是白起伐楚,水灌鄢城,这一战导致淹城被水淹没,城内士兵与百姓淹死数十万之多。
而水淹寿春的难度,远低于鄢城,因为鄢城水位比鄢水要高,施工难度极大。
寿春却是反之,寿春地势较低,位于平原凹处,周边便有一条淮河支流,可谓天然水渠。
只需要掘出水渠,引向寿春,再拦河做坝,等水位达到高位,便可行事。
故而此时在秦瑱提出之后,没等周瑜回话,吕布便抚须道:
“故知先生有计,此策可行!”
“我等若如此行事,无论纪灵出不出兵,此城都守不住!”
说着,他就看向了刘备与孙策二人道:
“不知二位以为此计如何?”
孙策听着,看了秦瑱一眼,也点头道:
“此计应该可行!”
二人这一表态,决定权就落在了刘备身上。
面对二人视线,刘备有些艰难的看向了秦瑱道:
“掘水淹城,祸害百姓,如何可行?”
“军师当真没有其他策略?”
他在之前没有收到秦瑱的提前通知,此时一听秦瑱之策是要灌城,就有些犹豫了起来。
须知水淹城池,对于百姓损害极大!
即便现在因为旱灾水位下降,但要是铁了心掘水,把寿春城淹上一半也是可能的。
这或许淹不死多少人,可污水却会污染城内粮食和水源,在这种情况下,即便他们取了寿春,也会被寿春百姓给怨死。
他们想尽快稳定形势基本不可能,这与秦瑱的所提出的大方向相悖。
按理来说,秦瑱应该不会如此行事才对!
而刘备这么一看过来,秦瑱便是面无表情的点了点头道:
“主公须知,非如此计,难得此城!”
“我军不行此策,若是让袁术卷土重来,那才是淮南百姓的劫难!”
“如今淮南已旱,民不聊生,袁术若是败退而归,为了扩军,势必再度横征暴敛,淮南当前哪里还能再让袁术如此祸害?”
他这么说着,好似真要尸横遍野一般,刘备听之,心中再度一沉,不由回头望向了寿春城方向,眸中神色万般复杂。
足足沉默了许久,方才沉声道:
“罢了,便依此计行事!骂名便让我等来当就是!”
而他如此表现,看在众人眼里,自然也让气氛一阵沉重。
即便是吕布,此时也笑不出来。
因为他们能感觉到,刘备心中那种绝望的感受。
至此,三家一致同意水灌寿春。
定计之后,众人便一路回到了营寨之中,商议具体分工。
毕竟这是一个巨大的土木工程,同时还要应对城内的反应,因而周瑜当即起身道:
“诸位,即是现在三家已定此策,咱们不妨分工如何?”
“分一家挖渠,一家拦河,一家应对城内兵马!”
他一提出此议,三家自是开始思虑,可秦瑱见状,却摇摇晃晃的起身笑道:
“三家分工,断不可行!那拦河做坝,几千兵马即可。”
“应对城内兵马一家也难应对,挖渠自也是个劳力活!”
“依在下之见,如今孙郎兵马最多,可分兵去拦河做坝,负责掘水,我等三家再各出五千人挖渠。”
“剩余兵马继续陈兵于外,防备纪灵出城,方才妥当。”
吕布、刘备一听这话,自是点头认可,既然是背骂名的事情,自然是三家分着干了。
而周瑜见此,却是暗中一叹,所谓一步差步步差,秦瑱提前拉拢吕布这招,当真是制住了他们。
有吕布在一旁帮衬,看似三家合谋,实则一切都是以秦瑱为主导。
他们这边想要谋划任何事情,都极为被动!
在加上秦瑱这人心思细腻,几乎没有什么小动作能逃过这家伙的眼睛,属实难以对付!
想到此地,他索性对孙策道:
“即是先生如此安排,我等自无异议,不知兄长以为如何?”
孙策见得周瑜同意,自是点了点头道:
“公瑾既然同意,策自无不允之处!”
他这一同意,事情就算定了下来,秦瑱见之,再度建议道:
“既然如此,事不宜迟,不妨今日就开始动工,好叫那纪灵知晓,此城难以坚守!”
三人听着,自然没有意见,再度同意。
一场议事方才如此结束。
而待得孙策和吕布行出营去,刘备便起身忧心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