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都繁华,街道两侧店铺从前常常紧闭,随着新政策做生意补贴家用的商贩增加,一家家铺面开张。

市场淘汰总是无情,一些只是眼红“XXX下海经商暴富”的人学潮流开铺,他们不查市场、不看位置、不懂利润,最后常常坚持一两个月瞧着店里生意惨淡只想撤退,匆匆挂上转租信息,熟悉者问只幽幽感慨一句——

“生意难做!”

于是,京都街巷店面不难寻。

开店是一件大事,从前周娟家里曾提开铺的事,只是生意繁忙不了了之。而店面选址非常重要,人流量、市场定位、店铺价格等等都得看。

李珍珠曾趁着有空瞧瞧街道上面的铺子。店主瞧姑娘家年轻只当戏言,有的挥手赶人,有的让小姑娘去别家瞧瞧,别碍着做生意,而有些倒是热情推一些店铺租金贵,位置偏的店,摆明歧视外乡人,甚至搞阴阳价格。

而今,有备而来。

“一共有五家。”

“五家?”

沈裕嚼着糖,略惊讶。

“是啊,我特意踩点挑出来的,价钱方面合适,而且店主有诚意。”

“走吧。”

周末卖洋芋生意最佳的时间点,目前是李明珠和刘高带着乐乐卖东西,而看店铺的三人同样有代表性。

周娟经验丰富,李珍珠是洋芋生意的灵魂人物,李毓,家里最聪明的。

而看铺一行人里主导者是李珍珠。

李珍珠眉眼喜悦聊着事早早看好的铺子:“第一家是西街106号,瞧瞧,前面就是了,两开店面,店里是卖陈醋的……”

“人流量……”

半晌,周娟装顾客进店瞧瞧,半晌出门围着嘀嘀咕咕半晌,看下一家。

清晨朝阳一点点自东升至高空,红日爬电线杆,周末行人多,“嘀嘀嘀”声里京都巴车慢慢前行……

“抓紧。”

店铺里面不曾有十全十美的,位置常常和价格挂钩,而店面大小,人流量等等因素一合计,摆明面的店铺总是差点意思,而且价格偏高。

傍晚,街道两旁摆满小推车,而鸡蛋灌饼,炒粉,馄饨葱香味飘四里……

“阳春面,热腾腾的阳春面!”

“三碗瘦肉阳春面。”

“大的小的?”

“大的。”

电影院前面的小吃摊总是格外热闹,而且常常满座,等上一位用完离开,围着围兜的男的收完碗筷再擦擦桌面,招呼三人落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