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僻的收购站没什么事,日子也过得很清贫,但时不时能收到一些旧书。不要小看废品收购站,每天即使只收一本书,一年也能收三百六十五本。尽管大多数旧书的价值不大,但是每个月只要能收三五本好书,一年下来池不得了,两年下来,更不得了。”
沙志在小镇上长大,对子女顶替父母的岗位参加工作不陌生,对废品收购站更不陌生,但对能收到一些好书还是感到有些奇怪,不过大千世界无奇不有,应该也有可能,于是接着说:“我老家穆城街上有废品收购站,造纸厂也收废纸废书。一眼望过去,好像都乱七八糟的,不曾想废品中还能拣出一些好书。”
小主,
“当然可以。垃圾,废品,用点心,说不定就能做到变废为宝!”林水笑笑,“更重要的,通过阅读,磨炼了他的意志,也提升了他的境界。”
“偏僻的收购站,苦闷的日子,他来了个升华。”沙志边思考边问,“会有些什么好书?”
“据他说,有《静静的顿河》、《战争与和平》、《青年近卫军》等。总之有不少名着。不要小看了农村,虽然是偏僻的山间乡下,但还是有些好书。上学期我从他那里借过一套上下本的《弗洛伊德传》,据说也是从废品里面拣出来的……”
“弗洛伊德,那位精神分析大师?”沙志打断林水的话后见周浩然点点头,接着问,“我记得他有本《梦的解析》非常出名,这《弗洛伊德传》与《梦的解析》是什么关系,是另外一个书名吗?”
“不是,是另外一个人写的传记。”周浩然说,“《弗洛伊德传》那本书我也翻了一下。因为《梦的解析》太有名,起初我也以为是另外一个书名。翻起来之后,才知道是弗洛伊德的传记。虽然是传记,但因为弗洛伊德本人是位精神分析大师,讲述他的生平自然离不开精神分析,书中引用了《梦的解析》中的很多内容。
“我没读过《梦的解析》,但猜想那应该是一本很专业的心理学专着,像我们这种门外汉阅读起来可能比较费力。但这《弗洛伊德传》是传记,不是专业的精神分析专着,总体来说有个好处,便于我这样的读者阅读。”
“看来你们的收获都不少。”沙志笑着说。
“想看?”周浩然瞅了沙志一眼,“但那种书不适合现在看,想看的话高考以后再说。”
“这岳城街上的书店也没有那些书,他那偏僻的山间废品收购站怎么会有?”沙志问。
“这叫缘分,所谓‘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不能说山区农民就没有精神追求。说不定是破四旧时流出来的书,落到了某个人手中,但又被某个不肖子孙当废品给卖了。”周浩然笑笑,“说不定也有些书是他花钱买的,并不是收的废品。”
“看来那个废品收购站是个好地方。”沙志说。
“大胡子在那个偏僻的废品收购站工作,成天没事。既然无所事事又发现了一些自认为不错的书,于是开始阅读那些以前从未接触过的东西。”
林水缓了缓继续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也改变着他对社会对学习的认识。去年正月间,在高中毕业离开校园好几年后,他决定重新走进校园学习重新参加高考。去年他在楚中参加过一次高考,再次名落孙山,但是今年的状态很猛。”
“所谓‘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是个人物!”沙志笑笑,接着问,“你们班还有些什么人物?”
“人物吗?”周浩然笑着说,“文复人物!”
林水没有接二人的对话,说:“有个女生杜行云,去年在芙中参加高考,已经超过重点本科线……”
“超过重点本科线还来复读?”沙志差点惊掉了下巴。
虽然在年级排名榜上见到过杜行云的名字,而且基本上是与大胡子、林水等名字排在一起的,但是无论如何也想不到那竟然代表着一个已经考上过重点本科的人。
林水瞥了沙志一眼继续说:“我也没想到。去年刚到这里复读时听说以后,当时的表情肯定跟你一模一样。心情,更是不知道说什么好!
“我们英中去年高考应届生剃了一个大大的光头,中专也没有考上一个,她却拿着重点本科不去,我当时简直是难以置信!后来才知道她是因为高考发挥不好,刚刚达到重点本科线,转而奔着考全国最好大学的目标而来的。”
“不说不知道,你们班还真有点卧虎藏龙啊!”沙志瞅瞅二人说。
这时大胡子与高个子从他们身边快步走了过去。等那二人走开几步以后,林水头一抬介绍说:“那个高个子叫张炎,已经读到第五届,这是他的高七。”
“原来他叫张炎。因为他个子高,自我进校起就对他有印象,那时他好像已经在复读班。你说他已经是第五届,这说不定是我们班英语老师的同班同学呢!不,他还是要低两届。”
文科班的英语老师在沙志进校那年从芙蓉师专毕业,分配来校教高一,然后与沙志一起升到了高三。沙志跟着又饶有兴趣地问,“第六届那个呢,在不在?”
周浩然扭头四下看看后说:“可能已经走到前面去了。想认识?”
沙志说:“倒也不想。只是被你们刚才的话惊到了,觉得什么奇怪的事都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