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复班的。刚看见你就觉得很面熟,我们会不会在哪里见过,你是哪里人?”小伙子边说边将那袋米提到房间里的地秤上去称重量。
“见过我?我是穆城人,你是哪里人?”沙志也跟着走了进去。小伙子一头卷发不知道是烫出来的还是自来卷,但配着那黝黑健康的皮肤显得英气勃发。
高三刚开学时他对复读生还有些轻视,现在早放弃那种观点。看着眼前的小伙子,不知道为什么,他也有种不知道在哪见过的感觉。不是在学校见过,而是很久以前就见过的感觉。
“武城的,我叫周浩然。”当负责办手续的教工称完大米报出四十二斤后,小伙子简单说了一声,回头对沙志说,“换二十斤粮票好吗?”
“没问题。我叫沙志,这四十斤粮票给你,钱也给你,你帮我买。”沙志愉快地回答,伸手把粮票和钞票递给周浩然,示意对方一起办购买饭菜票手续。因为办手续的教工正站在周浩然前面,沙志也没有客气。
“你家是街上的,这么多粮票?”周浩然看看沙志,跟着一双有着长长睫毛的眼睛落到了手中的粮票上。
“小镇上的,可能我父亲比较节约。”沙志并不知道父亲从哪里来的粮票,在凭想像说。
“哦。”在等待办手续的时候,周浩然回头微微一笑,眼眸里闪着灵动的光,似乎想说什么但是没有说,跟着又把头转了回去。
沙志站在旁边,只是静静地看着周浩然卷卷的头发。当周浩然终于办好手续,转过身把属于沙志的饭菜票递过来,依旧是微笑,“你数数。”
沙志没有数,捏着一摞饭票问:“这么一大袋米,运过来很不容易吧?”
“还好,幸亏不是背来的。”周浩然仔细看着手里的粮票说。他只买了十二斤饭票,留下三十斤粮票。
“你们学习紧张吗?我看你们平时好像都在教室里,很少出来,都非常认真。”沙志问。他知道农村家庭很少有粮票,见到周浩然比先前说的多留下了十斤粮票并没有问。
“倒也没那么紧张。不过既然选择来了这里,大多数同学还是很用功。”周浩然放好粮票和饭菜票后开始折叠蛇皮袋,跟着抬起头说,“你们怎么样,课程进展到了哪里?”边说边朝屋檐外停着的自行车走去。
“这学期的语文教材已经学完,目前主要是背诵后面的古文;英语,还在上新课,但快要结束了;数学,已经开始讲最后一章;历史,......”
“我们没有新课,全部是复习。历史、地理、政治,与你们是同一个老师,估计课程进展差不多。一会儿第三节课要开始了,我们以后聊。”周浩然扭头打断了正一五一十介绍情况的沙志,微笑着骑上车走了。
虽然之前知道有个大胡子和高个子,但这个周浩然才是沙志真正认识的第一个文复班学生。
好不容易认识一个,沙志心中满怀欣喜,正想问些问题,尤其是文复班如何进行学习的问题,哪里还会想到还要上第三节课,但是周浩然已经带着微笑匆匆地离开了。
沙志独自站在走廊上,望着周浩然的背影消失在杉树路上,只好无奈地摇摇头。
摇头之际,却想起自己终于认识了一个对面宿舍的人,虽然没来得及聊几句,但宿舍同在梧桐路两旁,总会有再相遇的时候,于是心中高兴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