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人肉包子

小木船在柴油机的马达轰鸣声中向白衣江对岸冲去。

这里的江面比鲤鱼嘴那里宽多了,水流也相对平缓很多。但船到中流,水速则完全不同了,甚至冲击着小木船流向下游。

用上了柴油机的艄公先前已经将船的航向指向了上游,到这时船头才大致冲着对岸。

沙志左手抓住船舷,俯身把右手食指和中指伸到江水中,然后迅速抬起来。尽管是十月第一天的午后,气温比较高,但仍然感到一股凉意。

看了看两个手指头,用大拇指轻轻相摩挲,立刻感觉到了沙子的存在。跟着低头看混浊的江水,心想与鼎鼎大名的黄河水有什么不同。

黄河水更为有名,教材中说黄河每年向大海输送巨量的泥沙,冲出了一个黄海,那里的水会是什么样,难道真是泥浆不成?

没法知道,只能把头抬起来转向江水的来向,望着两岸大堤夹峙的上游方向,想象着上游的模样。

上游是什么样,只能想象。但是两岸高耸的大堤是真实的存在。高耸的大堤要远远高于旁边的农田,有的甚至要高出二十多米。

当沙志从地理书中知晓黄河是“悬河”的时候,一直奇怪白衣江怎么没有被称为悬河。

后来认识李心刚、郭家宝后还专门就悬河一事讨论了半天,最后的结论是家乡高耸的大堤太常见了,而北方水少河流少,有一条黄河有两道高耸的大堤自然不得了,自然给人深刻印象并被牢牢记住了。

既然黄河是悬河,有高耸的大堤,而家乡遍地都是高耸的大堤,家乡这里岂不是比黄河那里还要壮观?尽管他们没有去过北方,没见过黄河,那一刻他们倒自豪起来了。

当然他们也就是在地图上比划着,在脑海中想象着黄河的模样。

慢慢地,他感觉到背上有些热了。仰起头时发现云层中有个地方已经明显发白,太阳要出来了。

看来这是一个不错的出行日,阴天、雨天、晴天,一一在经历。

上岸后又回到了芙蓉县。林山葱茏,似乎就在眼前,但大堤随江蜿蜒还得有好几里地。沙志心中踌躇起来因为肚子已经咕咕叫。

下午的大堤上没有其他人,临江的大堤边倒有几座低矮的土砖房,都是卖东西的小店。虽然是些小店,但临江的大地边竟然还有好几座房子,“偏僻”一词一时涌上心头。

因为白衣江每年都有三次汛期,时不时会传来因为老鼠打洞等原因造成大堤可能穿孔的险情,临江地带防洪抗汛的任务特别重,因而前些年政府明文公告不允许在大堤上建有民房。

岳城执行得非常严格,穆城也大致差不多,但这里仍然还有好几座。沙志暗想这里归于“王化”还有不小距离。

正当沙志暗自寻思有点异样的时候,眼前突然一亮,在一家小店门口发现了“车站”两个大字。毛笔写就的两个大字大大地展示在一块立着的废纸箱皮上,虽然粗陋却清晰地传达了必要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