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观心

明空心语 明空如月 1136 字 11天前

(七)观心

1、传统观心训练法

观心,在传统心性智慧训练中,是非常重要且非常核心的训练方法。

在视角学方法论中,基于视角学思想,对心的观照则有了独特的视角学特色。

视角学中作为观照对象的【心】,主要是指【超级视角-心-视角-视界-世界】中的【心】。

在传统心性智慧训练中,【心】包括【真心】和【妄心】,在视角学中,与【真心】相对应的是【超级视角】,所以,视角学中作为观照对象的【心】,更多的指的是【妄心】,或者说是【无明之心】,即超级视角智慧隐而未显状态下的心。而观心的目的,正是为了通过深入的观照看清这种心的虚幻性,从而超越这种心,继而继续深入到真心的层面,让超级视角的智慧开显出来。而在超级视角的智慧开显出来之后,这种心又有什么样的变化?这也是视角学观心训练所要观照的内容。因此视角学方法论在借鉴传统观心训练方法时,亦包括了三方面的观心训练:超级视角智慧开显之前的观心训练、实现超级视角智慧开显突破的观心训练以及超级视角智慧开显之后的观心训练。

A、超级视角智慧开显之前的观心训练

主要内容包括:

1)观照心中的念头、情绪、感受、情感、思想、思绪等心中生起的各种现象。

这是最基础的观心训练内容。需要注意的是,这项训练的重点是训练“观照”本身,而不是去观心中的各种现象其具体内容如何,是好是坏,是善是恶,是对是错等等。这些都不是重点,而且还是需要在训练中需要注意避免的地方,即不陷入,不跟随,不干扰,不评判,随其自来自去。

此项观心训练的目的,重点在于培养对各种现象的【观而不随】,即培养和训练“观照”本身,不断强化“观照”的力量,让“观照”越来越稳定,越来越深入,越来越宁静,越来越清净,越来越清明。这一阶段的训练口诀可以用八个字概括:观而不随、静净清明。即对念头等现象要观而不随,而观照本身要静、净、清、明。关于观心训练,笔者在《观心实修》一书中已有详细说明,此处不再赘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