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深一步的净观,则是借助“缘起性空”的视角观照一切现象的空性本质。空性,本无垢染,本自清净。这时在清净心中以空性的慧眼观照一切,即是真正的净观。
3、敬观:
观照的时候,心的状态除了要宁静、清净,还要有一种诚敬、虔敬。即对天地、宇宙、自然、大道的敬畏之心,对先圣先贤的敬仰之心,对生命智慧传承法脉的虔敬之心、对追求生命彻底觉醒的至诚之心。有了这种敬心,心就更容易进入宁静、清净的状态,观照和体悟也会更加深入。
4、境观:
【境】,即【视界】。境观,就是将呈现在观照视角下的一切显现都观为视界,观为一种境。对于视界(境),需要明白,不管这种视界(境)是什么,是怎样的,其都是会变化的,会随着视角的变化而变化。因此不要将【视界(境)】视为【真实不变】,而应视为一种临时性的、有条件的显现。这样就可以始终保持对视界(境)的观照而不会认假成真。这就是境观的重点。
5、镜观:
【镜】,即【视角】。镜观,就是始终保持观照的独立性,使观照像镜子一样,既可以清晰地照见万象,但同时又不为万象所干扰,始终保持观察的独立和清明。
在实际训练中,即可以将自己的心和视角观想为一面无形的镜子,将照见的一切观为镜中之影像,人来照人,事来照事,物来照物,但任其自来自去,心和视角不为所动。
【镜观】的要点,不仅在于不动心,还在于保持观照的清明,清楚,清晰,不昏沉,不散乱。
在进行【观照】时,可以灵活地调整观照的角度,以便更加深入全面地进行观照和体悟。
比如:
1)宏观:总体性、全体性、整体性地观照;
2)微观:深入地观照其细节;
3)纵观:观照其生、住、异、灭的全部过程;
4)横观:观照其构成要素和各个方面;
5)正观:正面观照其视界;
6)反观:反向观照其视角;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7)静观:观照其静态呈现;
8)动观:观照其运动变化;
9)透视:立体化地透视;
10)俯视:以更高的视角进行俯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