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心性修行之总纲

明空心语 明空如月 2962 字 17天前

也就是说性德一方面它是形而上的,它是自性本心的本体。而当它具体的显化到我们的生命之中的时候,显化到修行者的生命之中的时候,形而下的显现就被称为德——自性本心本自具足的性德。

除了上面说到的以外,在佛家的《心经》中,对于自性本心性德的表述更侧重于从自性本心的本体属性上去阐述。比如说“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等,所有这些其实都是对自性本心性德的描述。因为佛家的修行更侧重于从自性本心的本体去了悟它的空性,所以说它更侧重于从体的角度、体性的角度去进行观照和体悟。从这样的角度来看,自性本性的本体具有这样一些性质。比如,没有任何形象,离于任何形象,不属于任何一种生灭的现象。也就是说它本自无生无灭,它离于一切二元对立的概念。我们在认识所有一切现象的时候,通常习惯于用一种二元对立的这种逻辑性思维去认识现象,而自性本心的本体,它是超越这些二元对立的思维的。所有的生灭、来去、善恶、垢净、长短、增减、生死等等所有这些二元对立的这种认识的方法,都不能用于认识自性本心。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而如果我们一直不能放下对这种二元对立的执着,不能以一种超越性的眼光去体悟自性本心的话,那么你就很难明了、很难见到、很难悟透自性本心的真相、真性。在佛家心性智慧中,除了空性是非常重要的一面外,明性其实同样非常重要。但是对于这个明性,在显宗里面一般没有作为一个重点进行阐述,但是在密宗中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也就是说心灵的明性,这个明性也就是觉性,也就是心灵本自具足的功能性。空性是说自性本心的本体离于一切现象,不在任何现象之中,不在时间之中,不在空间之中。因为所有的时间空间以及生灭的现象,都是因缘而生的现象。但是自性本心的本体,它是离于现象的。比如说你去观照自己的心的时候,根本就找不到自心的本体,找不到一个有实质的内容。但空性仅仅是这个自性本心本体属性的其中一个方面。佛家之所以特别注重这个空性,就是要用对这个空性的了悟去破除人们对于所有一切现象的执着。这个目的在这里。因为只有破除了所有的执着,最终才能达到究竟解脱、究竟自由的境界。

但另一方面,这个超越性的自性本心,它又是所有一切现象的根源。佛家对于此方面的阐述相对而言会少一点,在道家中就会特别注重这方面的修行。因为所有的一切道家的法门,特别是法术类的,都是基于对这个明性功能作用的开发。自性本心,一方面它是空性的,但另一方面它又具足一切可能性,这个一切可能性在佛经中有这样的偈语,“心生则种种法生,心灭则种种法灭”。所谓的法,其实就是指所有在因缘中产生的现象就叫做法。除非指向的是无为法,而无为法就是自性本心的另一个名字而已。

那么这个明性都具有哪些性质呢?自性本心的明性、觉性,具有能生一切、能显一切、能现一切、能感一切、能知一切、能觉一切的性质。所有的一切现象,能在自心中产生出来,并且能在自心中显现出来,而且能以自心的觉性感知它、觉知它,而且能够觉照它、觉悟它。这就是明性的作用。

但是如果你这种感知、觉知仅仅停留在现象的表面的话,就会产生一个错觉,这个错觉就叫做执幻为实。我们的心会把自心的能知能觉,执着为主体,而把觉知到的一切现象执着为客体。于是主客二元的对立就形成了。形成了二元对立之后,所有不同的现象,就在这个二元对立的世界中不断地分化出来了。

而佛家修行呢,就是在对各种现象的观照中,深入的去穿透现象的表面,进入到现象的深处,直到穿透所有的现象,看透所有的现象,彻底了悟这些现象其实是觉性的作用。这个时候在你的观照中就呈现为,所有一切现象皆是觉性的作用所产生的现象又映现在你的觉性之中,于是它们就达到了合一,达到了合一之后,就没有了自心与现象的对立。这个时候一切都消融于自性本心的本体之中,只剩下自性本心本自具足的觉性光明,这个觉性光明就这样赤裸地照耀着。这个时候就叫做明。

所谓“明明德”,就是让自性本心本自具足的觉性,这个觉性本自具足的自明性、自觉性,让这种性质它的功能性发挥出来,从而最终达到自明、自觉的目的。明明德,佛家有一个更常见的说法,就是禅宗所说的明心见性,明心见性其实就是明明德。

在亲民

在不同的版本中,对于这两个字有不同的说法,有的是[亲民],有的是[新民],不管是亲民还是新民,最终它都可以回归到自觉觉他这样的修行之中。明明德就是内修,亲民就是外修,明明德就是自觉,亲民就是觉他。亲民,在后面会有更具体的内容,也就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些都是属于亲民的内容,正心诚意格物致知,则都是属于明明德的内容。

中国文化有一个非常鲜明的特色,就是天人合一,自他一体。所有的内修,同时也包括了外修,所有的外修,同时也包含了内修,只是侧重点有所不同而已。明明德和亲民,是修行的两面,一方面要明明德,要觉悟自己的自性本心,要使自性本心本自具足的光明性德在自己的生命中显发出来,而修行的另一个方面就是要让这些显发出来的自性本心的光明性德要化为生活中实际的妙用,要把它用出来,要把这种光明性展现出来,化为鲜活的智慧,而这种鲜活的智慧就体现在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样的行为之中。

在儒家中经常有这样的一句话,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独善其身,就是指明明德,就是自觉,兼济天下,就是亲民,就是齐家治国平天下。所谓的穷和达就是指不同的因缘条件。当条件不具备的时候,那你就修好自己。当条件具备了之后,就去无私的利众。这种条件既包括各种外在的环境、各种不同的因缘条件,同时更重要的还在于修行者自身的条件——你首先要能够明明德,如果明明德做不到,就无所谓亲民。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如果没有明明德为基础为前提的话,那么后面所有这些都无法达成。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亲民,用儒家的另外一种说法,其实它就是传道授业解惑。在韩愈的《师说》里面,对于什么是儒家之师说得很明确。儒家之师,它就是将儒家的圣贤之道——大学之道、明明德之道、亲民之道,传授给更多的人,通过这样的方式去影响更多的人融入到儒家的圣贤之道中。还有一个词叫做经世济用,其实经世经用才是“经济”这个词的本意。所谓的经世济用,就是这里说的亲民,不管是齐家治国平天下,它都是经世济用在不同范围内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