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视角的殊胜性。
视角最接近于心,视角是心的眼睛。视角源于心,体现心,作用心,转变心。
心的转变,带动视角的转变。视角的转变,带动心的转变。直接转变心,感觉难于登天,无从下手。通过转变视角来转变心,则易如反掌,手到擒来。转变心,通常意味着对心——自己的否定。转变视角,否定的仅仅是原来的视角,而没有否定心——自己。因此,让一个人转变心相对比较难,而让一个人转变视角则相对比较容易。
同时,转变过程带给人的内在体验也是不同的:转变心,感觉自己是被动的,带有一种挫败感;转变视角,感觉自己是主动的,带有一种超越了自己的成就感,感觉自己获得了成长和进步。因此,以视角为切入点,有利于迅速突破无形的心理抗拒,化被动为主动,化消极为积极,从而达到良好的效果。
不管是自我沟通,还是人际沟通以及大众传播等,选择从视角入手,都有着其他方式所无可比拟的特殊优势。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视角的殊胜性,除了以上所说的内容外,还表现在——
视角的无限性。视角是无限的,你永远可以找到新的视角,无量无边,无穷无尽。
视角的灵动性。一个新的视角不仅会打开新的视界,同时还会在体验这个新的“视界-世界”的同时,犹如灵感的激发一样,对于新视角的灵感很可能会被不断地激发出来。于是就像连锁反应一样,一个个新视角、新视界被不断地打开,从而带给人非常强烈而奇妙的体验。生命的神奇和无穷的奥妙,在这不断激发的新视角、新视界里层层无尽地展现出来,就像进入了一个奇幻的世界……
4)视角的超越性
以视角为核心研究对象时,对视角的审视同时即意味着对视角的超越。
审视,意味着更高视角的存在。所以,不管什么视角,当这种视角成为审视的对象时,我们所使用的视角就超越了作为审视对象的视角。不断地审视,即可不断的超越。
这是视角本身所独具的超越性——当你看到了你的视角,你就在某种程度上超越了它。看见,即超越。所以,从视角的角度反思问题、反省自己,是进步最快的方式。
5)视角的实践性
视角的实践性优势非常强大,甚至可以说,视角本自具有知行合一性。
视角,不是外在于人的某种东西,它是生命本具且时时刻刻皆在使用的俱生性工具。
所以,视角的转变,可以做到当下知、当下行、当下转变。而且,视角一变,“视界-世界”就变,转变的效果也是当下可见的。
“视角”之“魔法”,竟如此地神奇!
仅就以上五个方面的特性而言,已足以体现出“视角学”非常独特且无比巨大的价值,非常值得用生命不断深入地思考、探索和研究,并为构建“立足当下,面向未来”的“视角学”体系而精进努力!
行文至此,屈大夫的那句一直回荡在历史时空里的心声,此刻正在自己的心里响起——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3
“心=视角=视界=世界”,在这个关系式中,虽然“视角=视界”是其中的核心,但并不代表其他内容不重要,它们都很重要。比如,在这个关系式中还隐藏着这些关系式:心=视角,心=视界,心=世界,视角=世界,视界=世界等等。
先从“视界=世界”开始。什么是视界?视界有以下几种含义:
1)视界:视角的边界。
2)视界:呈现在视角下的、可被感知的世界。
3)视界:呈现在视角下的可被感知的世界的边界。
那什么是“世界”呢?这个词虽然我们经常说,可是想要清晰地表达,还真的不太容易。世,代表时间,过去、现在、未来,构成了世。界,代表空间,东、南、西、北、前、后、左、右、上、下等,构成了界。世界,即是时空,同时也涵括了所有时空中的一切万事万物。
我们说,“视界=世界”,意味着,所有的世界都在视界之内,视界的边界就是世界的边界。那么在视界之外,有没有世界呢?答案是“没有”。注意,这是生命哲学之视角学的答案。生命哲学是服务于生命本身的。
如果有一种世界从未被任何生命所感知,那么我们去讨论这个世界的存在与否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因为,这个问题永远无法被证明。既无法证明为“真”,也无法证明为“伪”。
注意,这里并不是否认打开新世界的可能性。恰恰相反,视角学的价值和意义就是为了促使人们不断地开创新的视角,从而打开新的“视界-世界”。
视角是无限的,所以可被打开的新世界同样是无限的。你永远拥有打开新视角、看见新世界的权利。而且这是你最重要的权利,任何人皆无法剥夺的权利。上帝无法剥夺,死亡也无法剥夺。
拥有无限的视角,是所有生命的第一权利。它比生命本身更重要!为什么?因为所谓的“生命”,当你剥去所有的外衣,最后剥到再无可剥的时候,剩下的就是视角本身。
如果你说剩下的应该是“心”才对。嗯,你说的的确不错,但心和视角并不是两个东西,而是同一个东西。在最深的深处,心的全体就是视角的全体,视角的全体就是心的全体,无二无别。
之所以强调“拥有无限的视角,是所有生命的第一权利”,是因为,假如一个生命只能被局限在一个有限的视角里,那么这个生命就永远无法拥有自由。
自由是生命的第一权利。而无限的视角就是自由本身。自由不是你想做什么就做什么,而是你可以拥有无限的视角,可以打开无限的视界,可以体验无限的世界。
如果你处在一个非常有限的视角下,即使你可以在这个视角下想做什么就做什么,那也只是一种虚假的自由。更何况生命必须为自己的行为承担起100%的责任,你想做的一切,最终都会回到你自己这里,由你自己来承担。如果你不顾一切地肆意妄为,那么当后果返回到你自己这里时,你还会感到自由吗?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当然,从另一个角度也可以说:的确,你有亲手把自己送进牢笼的自由。
你的视角决定了你的“视界-世界”。你全部的世界,就是你视界的全部。所以,你想体验新的世界,就要打开新的视界。
“视界=世界”,还意味着,当你发现,你的世界充满了问题时,不是世界本身有问题,而是你的视界有问题。这时,你需要进一步去审视自己的视角,同时学习转变视角,从新的视角去看待所谓的问题。
或许你很快就会发现,原来不是事情本身的问题,而是自己的视角被局限和束缚在了某一个固定的视角之中。视角一变,新的视界就会被打开,原来的问题在新的视界下很可能已经不再是问题了。
你可以通过不断地审视自己的视角,从而不断地打开自己的视角,超越自己的视角,直到你和你的世界呈现出一种非常和谐的状态。
世界,不在你之外,而在你的视界之中。当你的“心-视角”是和谐的,你的“视界-世界”即是和谐的。你的“视界-世界”,你做主。
4
“心=视角=视界=世界”,这个关系式,可以说是整个视角学的基本关系式。当我们从不同的视角来看这个关系式时,也将带给我们不同的启发。
比如,在这个关系式中,含括了四大基本范畴:心、视角、视界、世界。当我们以其中一个为视角,就可以看到不同的视界:
心=(视角-视界-世界)
视角=(视界-世界)/心
视界=世界/(心-视角)
世界=(心-视角-视界)
心=(视角-视界-世界)
什么是心?心就是你的视角以及你视角下的“视界-世界”。除此以外,别无他心。心的境界如何,只看你的视角以及视角下的“视界-世界”的境界如何。反过来说,你的“视角-视界-世界”决定了你心的境界。
而这其中,视角最为关键。视角的境界,即是心的境界。一个人生命的境界如何,看看他的视角就知道了。
视角=(视界-世界)/心
什么是视角?视角,就是呈现在心中的“视界-世界”的宽度、广度、高度、深度及维度等。
如果你的世界太小,其实正说明你的视角太小。如果你的世界太拘束,其实正说明你的视角太拘束。如果你的世界太低沉,其实正说明你的视角太低沉。如果你的世界太黑暗,其实正说明你的视角太黑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