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着几天采药,在开工前,攒下了八十两。
院子里的菜也长大了不少,季九宁坐不住了,她没人玉玲继续去采药,而是自己买了一把弓箭,上山打猎去了。
天黑之前,她扛着五六只兔子,七八只野鸡,回家了。
玉玲和王姚一点儿没惊讶,倒是前来送东西的张奶奶惊讶了一把。
“这孩子,咋这么厉害咧?明天后两天,正好不用买肉了,能给大伙尝个鲜了。”张奶奶高兴道。
季九宁笑着当即扔给张奶奶两只兔子两只鸡!
“其余的,我明天拿去卖!”
“成咧,成咧!小女娃子,厉害的很!”张奶奶领着兔子和野鸡,嘀嘀咕咕的走了。
去到镇上,季九宁直奔酒楼,一共卖了不到三两。
看着时间还早,她在集市上转悠了一番,突然,看到一家打铁铺,门口一位光着膀子的汉子正在用麻袋装一堆废铁。
季九宁眼珠子一转,跑去打探道:“大叔,这些废铁能卖吗?多少钱?”
那大汉看了她一眼:“去去去,一边儿玩儿去。”
“不是,大叔,我诚心买,我有银子,就看够不够买这些了。”
“真的,你看……”
最后,在季九宁的软磨硬泡之下,她花光了三两银子,买了两麻袋废铁回村!
后面在盖屋子,前院里,季九宁在做炉子。
费了好几天的功夫,终于做成了第一个火炉,她把火炉接在灶台边上,上面放着烧水壶,一刻钟的功夫,一大壶水就烧开了。
玉玲和王姚见此准算知道她在捣鼓的什么,也高兴坏了。
季九宁又多做了几个!顺道还在门口旁边挖了个大坑,做了一堆木炭出来!
“哈哈哈……咱们以后不用愁没有银子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季九宁先是给秦大勇和张奶奶送去两个,又去给里正和村长家送,顺带着每家还给了二十斤木炭。
当里正看到散热的火炉后,硬是帮着季九宁推车,一起去了村长家。
同样一套安装生火的流程下来后,村长又激动又惊讶:“这火炉能一直燃着不灭?”
面对村长的询问,季九宁笑着解释道:“只要时不时的照顾着,这个火炉可以一直燃着,也能很好的散热,烟通过炕道也可以让土炕长时间保温;木炭是用木头做出来的,能够长时间燃烧,没有浓烟,只要定时放入火炉里,保持火炉燃着的状态就可以。
另外就是时间久了炉底会堆积炉灰,所以要经常清理掉这些灰,保持火炉里通风,这样就不会灭。”
当季九宁简单解释完后,火炉也已经越来越热,屋子里的里正已经热出一身汗,此刻盯着一脸不可置信的村长说道:
“这就是我为啥急急忙忙的跟着宁丫头来给你送火炉的原因。咱们北地啥情况你我最是清楚,老秦啊,这火炉要是冬日用,那可是能救人命的好东西,这丫头立大功了呀!”
季九宁却笑着道:“村长爷爷,里正爷爷,功不功的九宁不懂,咱们用的暖和就行,那两位爷爷先聊,若是您二老有什么需要问我的,去家里找我就成,我们姐弟几个能在此安家也是缘分,九宁定知无不言。”
村长这时终于回神,听到季九宁的话,长长的舒出一口气。
“好好好,宁丫头,你先去。”
出了村长家,王姚问季九宁:“这火炉真的那么有用吗?还能救命?”
“那日去张奶奶家,说盖房子的事儿,提到了火炕,秦二叔说最好加一道火墙,这是他们新想出来的抗寒法子,但是技术还在琢磨,问我愿不愿意试试,我就顺嘴问了一句,这里冬日很冷吗?你猜他们怎么说?”
王姚好奇:“怎么说?”
“他们一屋子人异口同声的说,特别冷,近两年每到冬日,都有冻死的人!”
“啊?”王姚又惊又吓!
“所以说,这个暖炉在冬天若是能一直燃着,就多一份保障,不至于冻死人!”
“哦……”
果不其然,晚上的时候,村长和里正来了家里,王姚赶忙为两人倒了热水,三人在堂屋坐下,村长开口道:
“孩子,能跟爷爷们说说吗?你以前不是在门源那边儿吗?还是县令的义女,应是用不上这东西,可你这东西是哪里学来的?”
关于这个季九宁早已想过,此刻对上两位老人探究的视线解释道:
“之前我在一本杂书上看到的,就试着做,没想到成功了。”
见季九宁这般说的简单轻松,两人一时也分不清真假,季九宁接着道:
“我们姐弟几个初来北地,听张奶奶她们说这里的冬日寒冷彻骨,甚至有冻死人的时候,所以我也担心姐姐和弟弟们扛不住就试着捣鼓,花了些银钱购置了铁料,这才做成。
两位爷爷和秦家与我有恩,九宁能回馈的不多,这火炉算是我们的一份心意。”
顿了顿,季九宁又道:“您二老进来也看到院子里的火炉了,我这里还剩下几个,若村长爷爷有安排,九宁就交给您安排便是。”
一番话说的村长和里正两眼泛红,这么小的丫头就这么懂事,忍不住伸手在季九宁头顶摸了摸,欣慰道:“宁丫头,你做的这火炉可是会救无数人的命,在咱北地更是可贵之物,爷爷不会让你吃亏。但是这事儿不易传开,你年纪太小,又无家族庇护,若是被人盯上反而会给你惹麻烦!”
“九宁明白。”季九宁点点头,怀璧其罪的道理她还是懂得。
“这一个火炉你打算卖多少钱?”里正问道。
“八百文,连料带手工费,我专门在院子里搭了火灶,烧铁制炉,只要有料,我就能做。”
“既然这样,那就你来做,村里来负责卖,你觉得可行?你放心,火炉之事,我和你里正爷爷也会尽快上书交到县衙,报给上头,等上头嘉奖文书下来,你就可以自己做主了,到时候有了朝廷做主,你也能相对安全些。”
“村长爷爷,我出火炉,您和里正爷爷负责售卖,一个火炉给您们分二百文,大家伙定多少都找您就是,九宁只管做。至于朝廷下来,估计我得把制作方法呈上去了。”
“哈哈哈,好孩子,你这丫头是个心善的,也是个干事儿的!那我们老哥俩就领了这份差。放心吧,有村里做主,不会有人找你麻烦。”
看着村长和里正笑得合不拢嘴,季九宁也点点头,她笑着继续说道:
“除了火炉,我还有一样东西一起卖,就是这木炭!一斤木炭十文钱!”
“这等稀罕物,十文倒是不贵,这样普通农户也能用的起,主要是省,还燃的久,也没烟没味儿的。”里正不由感叹一句。
季九宁接着道:“我也不瞒二位爷爷,这木炭的生意,我打算和秦家一起做。至于火炉得事儿,如果需求量大的话,我一个人肯定也是忙不过来的,九宁倒是有个想法,不知两位爷爷可愿意采纳?”
“噢?说来听听,这可是技术活,大把的赚银子买卖。”
“您之前也说了,我年纪太小,对我来说不见得是好事。倒不如由村里主办,建个制作工厂,材料和技术方面我来支持,只需村长爷爷和里正爷爷挑选一些村里能做工的人来,一个人一天给二十文工钱。这样子,大家手里也有钱赚,产量也能提上去。”
“这主意好啊!”村长眼睛一亮。
里正也激动的说道:“这可是大家双赢,不,是多赢,人多了,别人想窥见一二也得掂量掂量,宁丫头小小年纪当真是不得了啊!”
被夸了的季九宁只能假装憨憨的挠挠头表示道:“嘿嘿,我也是受您和村长爷爷启发才想到的。”
三人又将细节商量一番,村长和里正才离开。
“玉玲,阿姚,你们俩以后不用担心银子的事儿了。”季九宁笑的一脸傻气。
她要发家致富,更重要的是,她要建立属于自己的势力,以防有一天身份被揭穿的时候,能够自保。
何况他答应过真正的季九宁,所以即使不能报仇,起码也要弄清楚到底是怎么回事才行!
所以必须快速的成长起来才能以防万一!
咚咚咚!
门外传来敲门声:“九宁,在家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