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不管年代远近,皆皆手绰长刀利枪,胯坐乌骓赤兔,骑着各家的骏马,在纸灯围成的场子里,唱戏般打斗演阵一番。
然后策马扬鞭,一起奔至邻村,并与邻村的马上英雄,汇在一起演绎切磋一番。
与此同时,花样耍起,展示各村的不同与特点,博来乡里亲众的喝彩。
如此往返两回,村庄之间,虽有比较切磋,亦有祝福同庆。
除此之外,舞龙舞狮皆不可少,彩灯盘旋,双龙戏珠。
狮子咬尾,攀登高桌,倒上悬架,飞腾扑耍,精彩绝伦。
只是可惜,自从村里通电,再到普及了电视之后。
这些庆祝丰年,期盼未来,祭祀神灵的活动,就再也没有举办过。
再加上时代的大进步,让所有的年轻人,几乎外出磬尽。
整个村里,不管是被剩下的老少,还是被搁置在庙山耳房里的,戏服珠冠,狮子龙首等等。
如今皆已被岁月腐蚀,终究成了一堆阿什旧物。
就如愈发破旧的庙宇,越来越褪色的神塑,还有那些断壁残垣和雕龙画壁。
现在被时光洗得发白,只剩下了模模糊糊的痕迹,象征着曾经的光彩与热闹。
这些年,我们这一层人,当年的小屁孩子,如今虽然大都已成家立业,生儿育女。
但每次回家过年的时候,却感觉现在村里,比以往少了热闹与淳朴,更比小时候冷清了很多。
村里的老人小孩儿,或者是熟悉的的人们,平时都各顾着各家,彼此生分了不说,情意也淡了不少。
而火气正旺的小年轻人,除了聚在一起吃酒喝肉,打牌搓麻将之外,似乎别无所娱。
等过了几天草草率率的新年后,大家又各自奔散,再见时却是下一个新年。
如此往复循环,似乎没有终结之日。
前些年,回家过年的时候,我就经常想着,若是能恢复社火和唱戏的事儿,那该有多好。
不仅能让村子里热闹起来,还能让外面打工的人,一年到头了,心里也有一个盼头儿。
等到年底回家之后,还能听一听熟悉的秦腔,看一看自己村里的传统艺术。
哪怕是给子孙后代夸赞时,也能很骄傲地说,这才是我们最纯正的乡俗文化。
其实,我不懂什么艺术与文化。
反而是,还残存在记忆里的,那些欢乐与深刻,至今无法消散。
我喜欢秦腔唱戏,喜欢社火热闹,或是受了爷爷和爸爸的影响。
小主,
在那些贫困,而灿烂的年月里,爷爷和爸爸不止是资深的戏迷,更是村里搭台开幕的主要演员。
小时候,每次看到爸爸登台唱戏,我都觉得他身上,散发着莫名的光辉,让我和姐姐们光荣而自豪。
相比爸爸扮角儿最多外,爷爷更是大师级别的老戏迷。
他的扮相也总是老生,此外更多是教年轻人,如何唱戏耍社火。
还有,每到举办社火表演的时候,爷爷总是大家的导游与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