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7章 神挡杀神

涛起微澜 有骨难画 1798 字 1天前

“如果规模和我想象的差不多的话,三炷香四十五分钟左右,足够了。”

“恐怕比你想的要大,不过也不会大很多,你应付的来。”

军师说着已经起身绕过了面前的大桌,走到了前面空间最大的位置,那是个两个沙发相对的中间,地上铺着厚重柔软的地毯,随后拿出两个蒲团摆在地上,道:

“坐下。”

对面而坐后,他接着说:

“排除一切杂念,在心里不断默念这段话。”

项骜听闻此言的同时也接过了一张小纸条,条子上用黑笔写着一段话,不过关键不在内容上,乃是构成这句话的字看着眼熟,很像汉字,可仔细瞧就能发现一个也不认识,比划也比常用字多了好几倍,很有些那年刚刚兴起的“火星文”的感觉,只是相比那个,这个在结构上要更复杂。

继续往下,还能发现这军师挺贴心,在每个字下面还用汉语拼音做了注释,方便迅速拼出读音。

他随后一边拼一边在脑袋中翻箱倒柜找了一番,想到了和眼前有些类似的东西,便在拼完后问道:

“这看起来有点像契丹文?”

“好见识,的确是契丹文,能再看出来点别的吗?”

“关于这方面的文献不多,因为这种文字只在辽国的贵族阶级流行,所以保存下来的实物很少;没记错的话应该在上世纪80年代后期才重新被发掘出来进行解读工作,一共有三千多字可只发现了一千左右,并且破译出意思的还很少,所以考古界在这方面的进展不太多。

我在一些杂志上级见过碑拓上刻的契丹文,不过和这个好像不太一样,这个比划明显多一些。”

“你有这种感觉是因为你在碑拓上看到的是‘契丹大字’,主要用于书写碑文、皇帝墓志铭、记录历史大事件等正式场合。

而小字则多用于日常书写和口语,小字存世的数量比大字更少,因此你没在公开发表的文章、书籍里见过很正常。”

“原来如此,那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是一个坐标,你要去的那个地方的具体位置。它之所以会用契丹文来书写,据我所知是创造这套法门的那位高手生活在北宋时代,他是个辽国人,但自有于中原长大,年少时拜了名师学艺,学成后也做了不少好事,后来荣归故里返回了家乡,便用两种文字将平生所学写了下来,其中一个是汉字,另一个就是契丹小字。

小主,

只可惜金国灭了辽国,这些珍贵史料也没能保存下来,随着战乱一起灰飞烟灭了。

我呢,一直有一个小愿望,就是破译出来整句话的意思,让汉字版重现天日,所以你所知道的那些契丹文解读工作,里面常年有我的一份资助。”

“既然发音都已经有了,这还不够吗?”

说话的是水欢。军师闻言只是反问:

“丫头,如果我给你一句英文,并在下面标注如何去读,那你能通过这个就理解它本身每个词的含义吗?”

“哦——好像是这个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