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章 变节

涛起微澜 有骨难画 1879 字 1天前

从山坡上向下俯视,率先映入眼帘的是建造于一片狭长平地上的村庄,其中的建筑物很有不丹特色:不论高矮大小,都是四方形的两层结构,且第一层中间一定是门,左右两边一定各有一扇窗户,等到了第二层才有更复杂的结构,配有三到四个窗户和一个稍微带点角度的屋顶。

粗略的数了一下,一共十来栋这样的房子,再往远处看则能看到一条规模不大但水流湍急的河,而这应该是这个村子在这里赖以生存的最重要资源了。

按照来前的情报,“白凤凰”藏得地方就是这里。

项骜确定这一点后开始细细的盘算怎么进去怎么找,尤其是在不惊动村民的情况下。

但随后形势的变化没有给他多少思考的机会,因为一个车队从远处卷着滚滚烟尘朝着这边而来,一共五辆卡车顺着村子主路一直开到最里面,然后后车厢里陆续跳下来荷枪实弹的武装分子,他们大呼小叫说了些什么,遂有人出来与之交涉。

这边虽然听不见双方的对话,可从动作以及接下来的动作,猜到这是在给村长之类的负责人提要求,而要求大概是将村里所有人全叫出来。

至于叫出来干什么,不到五分钟后也有了答案:挨个辨认,找到想找的。

项骜见状立马想到“白凤凰”暴露了,起码被对方知道了藏身地,甚至还知道了长什么样,这才兴师动众过来抓。

而待村民全部站到路上排成了长队,武装分子又挨家挨户搜了一遍,确认没有被私藏起起来的后才正式拉开地毯式摸排。

他将望远镜的放大倍率调到最高从头往后一个挨一个的看过去,能看到在队伍的末尾大约倒数第三个,站着个装束和其他人没有区别,但气质上怎么瞧怎么感觉不对劲的身影。

想了一下有了答案,首先是不丹的服饰和藏族有些接近,不论男女均没有蒙头的习俗,可这位戴着巨大的兜帽,帽檐很低能遮住大半张脸,明显不想让别人看清自己的相貌;其次别人看到武装分子气势汹汹的过来,全是一副双手微抬,表示无害生怕被误认为成敌对人员的样子,唯有此人右手缩进怀中,怀里还鼓鼓囊囊的,另一只手虽然垂在一侧却也由长袖挡了个结实,看不清有什么。

再加上半锁定的手肘和肩膀,懂其中门道的一看便知这是警戒姿势,是方便随时出手攻击的动作。

看到这里,项骜没有犹豫,立刻将身旁的轻机枪撑开两脚架支了起来,并拨开保险手指搭在扳机上继续观察。

“布轮”的弹匣在枪体正上方,这不利于视野但对低姿架枪却很友好,不会有下至弹匣枪械匣底杵到地面只能露出大半个身子增加暴露面的问题。

而为了适应在现代使用,之前安装机械瞄具的地方被换成了一段皮卡汀尼导轨,上面固定了一个高倍率瞄准镜,和望远镜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既能用在远中远距精确射击又能兼顾了望之用,所以换成枪后除了观察范围窄了许多,清晰度并未受到影响。

当一名武装分子走到跟前粗暴的将那人的兜帽扯掉的瞬间,后者藏在会怀里的手也抽了出来,一支短小精悍的微声手枪对准前者面门连射三枪使其一点反应都没有就瘫倒在地死了个透。

而从另一侧接近的同伙则被从袖内突然伸出的一柄柳叶状尖锐匕首戳进了喉咙,待刀拔出来时,伤口喷血下不消多时人便躺地上也不动了。

看下一步的动作,她是想去抢尸体手里的枪,但此时这里的动静已经引起了前面大队人马的注意,面对数十名从长队两侧包抄过来的武装分子,只有放弃这个想法掉头逃跑。

追逐战展开的同时,无数来自追兵的子弹从兜着屁股射过去,跑在前面的就利用房屋作为掩护,躲开了几波最为密集的火力后也冲出了村子的范围。

但这其实是更加不利的,因为这是个山坳,周围全是陡坡,人想快速攀上去除非有那个梦中老婆一样的轻功不然根本不可能,并且外面无遮无拦,不管是跑还是爬,对于后面的枪口们来说都是活靶子。

可以预见,若是没有外力帮忙,在被俘和被击毙之外没有第三种下场等着她。

而项骜这会儿已经可以百分百确认下面狂奔的女人是“白凤凰”没跑了。

因此扳机上的手指也扣了下去,以短点射将追得最紧的几个纷纷撂倒,“布轮”轻机枪高精度的特点在这里以堪称完美的发挥了出来:三到五发子弹在飞跃超过400米的间隔后仍能落在不超过一个巴掌大的散步面积内将目标击杀,一个三十发的弹匣打完,头部的将近十人均四仰八叉的躺了一地。

后面的人意识到有另外火力在朝自己开火,立刻转身还击,但他们打的非常茫然,因为一来是不具备通过弹道判断射击位的技能,二来是听声辨位不好使了——这还得得益于项骜选择地点的刁钻,目所能及之处均有大片山壁,枪声扩散后回声现象明显,扰乱了下面的听觉并遮盖了真正的声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