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主任闻言一抬手,表示想听听这边的见解;后者便继续说:
“大约是在1972年,日本有一个遗传学的专家,名叫大野.乾,他率先提出了这一概念,理论依据是目前构成人体的30亿对碱基对中只有不到3%在发挥作用,剩余97%多,全是永久休眠的部分。
它们被称为非编码基因,既不参与身体发育和建设的基因。
而随着进一步研究发现,这些休眠的部分在几百几千万年前,曾经是有过活性的,并且能够提供在现在看来很不可思议的能力。
像人体曾经是可以自我分泌维生素C,是不需要食物补充的。
还有调控分泌抑制疼痛信号的化学物质,在这种基因仍在工作时,人对疼痛的忍耐性比现在高很多很多,同时这种物质可以疏解情绪,缓解焦虑、恐惧等情绪,让个体的心理承受能力非常强大,也更不容易疲惫。
英国现存的一个例子是一名退休教师,据说她因为某种突变导致在别人身上失活的这条基因重新启动,然后此人能够在毫无麻醉介入的情况下完成手术,也从来没有负面情绪。
但据说这种例子全球目前只找到了两例。
我了解的大致就这么多,不过你提到‘垃圾基因’,难道是想说注射过‘欧米伽化合物’的受体会被人为的唤醒这些休眠的碱基对?”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完全正确!孺子可教!孺子可教!哎呀呀,和你这种聪明人交流就是省心,怪不得老师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