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章 考问课业

萧德言迈着沉稳的步伐走进书房,行礼之后,李世民微笑着说道:“萧爱卿,朕刚刚考问了治儿关于《孝经》的要义,他的回答让朕颇为满意。这可都离不开你的悉心教导啊。”

萧德言恭敬地回应道:“陛下,晋王殿下聪慧过人,且学习态度极为刻苦认真,对书中道理的领悟更是深刻透彻。这亦是殿下自身不懈努力的成果。”

李治转身面向萧德言,感激地说道:“先生,若不是您的耐心讲解与精心教诲,儿臣恐难以对《孝经》有如此深刻的理解。先生的每一句教诲,儿臣都铭记于心,不敢忘怀。”

萧德言看着李治,眼中满是赞许与期待,笑着说:“殿下谦逊好学,才思敏捷,日后必成大器。陛下,臣以为,可在今后的课业安排中,逐渐引入一些历史典故,让殿下能更好地从古人的经验教训中汲取智慧的养分,为日后治理国家奠定更为坚实的基础。”

李世民点头称是:“萧爱卿所言极是。朕亦期望治儿能多了解些历史,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之理,明得失之道。”

在之后的日子里,李治在萧德言的悉心教导下,如饥似渴地学习各种经典着作。他常常在书房中与萧德言深入探讨学问,话题从优美的诗词歌赋到深邃的经史子集,从宏观的治国方略到具体的民生疾苦,无所不及。

有一次,萧德言讲述到古代的赋税制度,李治眨着眼睛,好奇地问道:“先生,那古时的赋税制度对百姓的生活有着如此巨大的影响,或兴或衰,皆与之息息相关。如今大唐的赋税又该如何巧妙调整,方能既确保国家拥有充足的财政收入,以维持各项事务的正常运转,又能让百姓富足安乐,尽享太平呢?”

萧德言看着李治,眼中的赞许之意更浓,他说道:“殿下,这赋税之事,需权衡各方利益,更要慎之又慎。轻徭薄赋固然可让百姓休养生息,安居乐业,但亦不可忽视国家的各项必要开支,诸如水利工程的兴修建设、军事防御的巩固加强等。殿下日后若参与朝政,可与朝中大臣们共同商议,集思广益,方可制定出更为妥善的赋税政策。”

李治认真地点头,说道:“先生,学生明白了。这赋税就如同一把双刃剑,运用得当,便能如春风化雨,促进国家繁荣昌盛;若运用失当,则会如洪水猛兽,让百姓陷入困苦艰难之中。”

随着时光的悄然流逝,李治的学识如春笋拔节般日益增长,他的思维也愈发成熟稳重。李世民目睹着李治的成长与蜕变,心中对他的期望也在不知不觉间悄然发生着变化。原本只期望他能在未来做一个安稳守成的臣子,如今却在他身上看到了更多熠熠生辉的潜力与可能。

而李治,始终怀揣着一颗谦逊孝顺的心,在学习与成长的道路上坚定而稳步地前行。他深知,自己肩负着大唐的未来与希望,无论是为了回应父皇的殷切期望,还是为了天下百姓的幸福安康,他都必须持之以恒地努力,方可成为一个能担当起大唐江山社稷重任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