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碧辉煌的大殿之上,气氛凝重而庄严。皇上慕容轩高坐龙椅,目光威严地扫视着阶下众大臣,缓缓开口道:“此次江南水患,幸得林丞相之女林芊芊挺身而出,此女率真果敢,聪慧过人,有勇有谋。其被困山匪之手,非但未慌乱失措,反而思得奇策,竟说动山匪参与治水,且令其改邪归正,实乃大功一件。如今山匪既已有意招安,众爱卿意下如何?”

话音落下,朝堂上顿时议论纷纷。一位白发苍苍的老臣率先出列,捋了捋胡须,沉思片刻后说道:“陛下,老臣以为招安之事需慎之又慎。虽说此群山匪此次参与治水,然其本性难移,难保日后不会故态复萌。若轻易招安,恐给朝廷带来隐患,且江南百姓历经水患,人心惶惶,若安置不当,恐再生事端。”

一位中年武将紧接着抱拳启奏:“皇上,末将却有不同看法。林姑娘此举既已让山匪有了向善之心,若朝廷能妥善安置,给予其正途,使其为朝廷效力,必能彰显陛下之仁德,亦可为朝廷增添一份助力。且江南水患初定,百废待兴,正需人力物力,这些山匪若能招安,可令其参与重建,将功赎罪。”

又有一位文臣站了出来,微微躬身道:“陛下,臣以为招安可行,但需设立严苛条件与监管机制。可先将其收编,分散安置于各处军营,严加训练,使其逐步融入朝廷军队。同时,派遣能臣监督,一旦有不法之举,立即惩处,如此方能确保招安之后无虞。”

众大臣各抒己见,争论不休,或担忧风险,或看好招安前景,皆为朝廷江山社稷与江南百姓之福祉考量,慕容轩则坐在龙椅上,神色凝重,认真聆听着每一位大臣的意见,心中权衡着利弊得失,思索着应对之策,以期寻得一个最为妥善的解决方案,既不辜负林芊芊的一番努力,又能保障朝廷与百姓的长治久安。

此时皇上眼神瞥向林臻轩,“林丞相,此事你怎么看?令千金在此次事件中居功至伟,想来你对此招安一事也定有诸多考量。”

林臻轩微微躬身,向前迈出一步,双手恭敬地抱拳行礼。他先是谢恩道:“陛下谬赞,小女不过略尽绵薄之力,实乃陛下洪福齐天,方能让江南水患得解,山匪亦有归善之心。”

而后,他神色凝重却又透着几分睿智地说道:“陛下,老臣以为招安之事可成。小女既已与山匪周旋多日,深知其心性与诉求。此群山匪虽为草寇,然今次治水期间亦展现出可为所用之勇力与决心。若朝廷能恩威并施,给予其足够的抚恤与妥善的安置,许以光明前程,必能使其忠心效命。可先于江南划定专地,集中安置,由专人教化,再逐步分编入伍或安排民事劳作,且定期考核,赏罚分明。如此,既可化匪患为助力,又能显陛下圣德,安抚江南民心,促其快速复兴。老臣愿全力协助,保招安顺遂。”林臻轩言辞恳切,目光坚定地望着皇上,等待着圣裁。

各位大臣你一言我一语,争论之声在朝堂内此起彼伏,如汹涌的潮水般不绝于耳。

“陛下,臣以为不可招安!山匪作恶多端,虽此次治水有功,然其恶名远扬,百姓定难释怀,若强行招安,恐失民心于江南之地。”一位谏臣满脸忧色,言辞激昂地高声进谏。

“大人此言差矣!”一位年轻的官员紧接着反驳,“功过自当分明,山匪既已改弦更张,我朝自当以宽容之态接纳,若因过往之罪而弃其可用之处,岂不可惜?且招安之后,令其戴罪立功,更可彰显陛下之仁慈宽厚,为天下传颂。”

“哼!说的轻巧,你如何能确保他们真心归降?万一只是权宜之计,待日后势力渐长,再行反叛之事,又当如何?”一位老臣皱着眉头,眼神中满是质疑与担忧,手中的朝笏都因激动而微微颤抖。

“这……可在招安之时,收取其重要人质,以作牵制,再配以严格的军规军纪约束,当可降低风险。”年轻官员思索片刻后回应道。

“但人质之法并非长久之计,人心难测,若其不顾人质安危,仍要生事,我朝岂不是陷入被动?”又有大臣提出新的疑虑。

整个朝堂仿若成了一个巨大的辩论场,各种观点相互碰撞、交锋,每个人都试图以自己的见解说服他人,为皇上的决策提供最有利的参考,而皇上慕容轩则坐在那龙椅之上,面色冷峻,眉头紧锁,仔细聆听着这一场激烈的朝堂论辩,心中权衡着各方利弊,以求能在这复杂的局势中找到那条最为稳妥的应对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