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0章 续上章

在商讨完学院之事后,太子华清了清嗓子,声音洪亮而沉稳,缓缓开口道:“诸位爱卿,未来几月,我秦国的朝务重心依旧是国考、官道修建、秋收以及战备物资调配这几件大事。”他的话语掷地有声,每一个字都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国考乃是选拔人才的重要途径,关乎秦国的未来发展;官道修建不仅能促进各地的物资流通,更有利于军队的快速调配;秋收则是保障国家粮食储备的关键,而战备物资调配更是为了对各国用兵。

太子华说完,目光在朝堂上环视了一圈,微微皱眉,接着说道:“昨日,我收到密报,燕、赵、齐、魏、楚五国,前几日在魏都大梁合谋,欲攻打我秦国。”此言一出,原本安静的朝堂瞬间炸开了锅。官员们交头接耳,议论纷纷,愤怒与震惊的情绪在空气中弥漫开来。

“哼,这五国真是不自量力!”一位大臣气得满脸通红,拍案而起,大声骂道。

“就是,我大秦如今兵强马壮,岂是他们能轻易撼动的!”另一位官员也跟着附和道。

秦人本就以好战着称,面对五国的合谋,朝堂上的百官毫无惧意,反而激起了他们的斗志。退役军人事务部部长王??,白发苍苍却精神矍铄,他毫不犹豫地从队列中走出来,大步流星地走到殿中,单膝跪地,抱拳禀道:“禀殿下,老臣愿辞去部长之职,前往前线,为大秦效命!”他的声音坚定而激昂,眼中闪烁着炽热的光芒,仿佛又回到了当年金戈铁马的战场。

建设部部长东方腾也不甘示弱,急忙出列,同样跪地请战:“殿下,臣愿前往前线参战,与我大秦勇士一同抗击五国联军!”他虽然平日负责国家的建设事务,但此刻,保家卫国的信念让他毅然决然地投身到战争的浪潮中。

正在咸阳休假的王贲,听到这个消息后,他立刻站了起来,身后一众武将也纷纷跟上,齐刷刷地跪在殿中,齐声请愿道:“殿下,我等愿前往前线,与五国联军决一死战,保我大秦疆土!”他们的声音整齐而响亮,如同一阵阵惊雷,在朝堂上回荡。

看到这一幕,太子华心中涌起一股暖流,他微微抬手,示意众人起身,和蔼地说道:“诸位爱卿的心意,我都明白。你们忠君爱国,奋勇杀敌的精神令人钦佩。不过,前线之事,大可以放心。如今我大秦锐士,身披精刚盔甲,手持秦墨刀,更有红衣大炮和炸药包等利器。那五国联军,不过是土鸡瓦狗罢了,何足为惧!”

他站起身来,缓缓走到殿阶前,俯视着百官,继续说道:“我大秦自变法以来,国力日益强盛,军队训练有素。那精刚盔甲,乃是我大秦工匠精心打造,坚如磐石,能抵御刀枪箭矢的攻击;秦墨刀更是威力巨大,一刀下去,能让敌人胆寒。而红衣大炮和炸药包,更是我大秦的秘密武器,它们能在远距离给敌人造成巨大的杀伤。”

“殿下所言极是!”尉缭上前拱手说道,“我大秦不仅有强大的军事装备,更有英明的君主和众多的贤才良将。五国联军看似来势汹汹,实则各怀鬼胎。燕、赵两国本就矛盾不断,齐国向来贪图小利,魏国和楚国也是貌合神离。只要我们采取正确的战略战术,定能将他们各个击破。”

太子华点了点头,赞许地说道:“先生所言甚是。我们不仅要在军事上做好准备,还要在外交上有所作为。派人去打探五国联军的具体情况,同时宣传部和户部做好明年民夫征调工作和宣传工作。上将军蒙武目前在洛阳前线,王贲将军暂替上将军战备部部长之职协助我调配物资。”

“殿下英明!”百官齐声说道。

此时,一位年轻的官员站了出来,犹豫了一下,说道:“殿下,虽说我大秦实力强大,但五国联军人数众多,若是他们联合起来,全力以赴,我们也不能掉以轻心。而且,国考、官道修建、秋收等事务也不能耽误。不知殿下有何良策?”

太子华沉思片刻,说道:“此事我已有安排。国考之事,由教育部负责,务必公正公平地选拔出优秀的人才。官道修建可以先暂停一些次要路段的工程,集中人力物力保障主要干道的畅通,以便军队和物资的运输。秋收则要动员各地百姓,加快进度,确保粮食颗粒归仓。至于前线战事,就不是我等操心之事。我们应该想办法凑齐军费,此次战役与以往不同。我秦国不仅要击败联军,更要一鼓作气攻占五国之地”

百官齐声喊道:“赳赳老秦,共赴国难,赳赳老秦,复我河山。血不流干,死不休战!西有大秦,如日方升,百年国恨,沧桑难平!天下纷扰,何得康宁!秦有锐士,谁与争锋!”

太子华听完豪情万状地说道:“父王,有诸位爱卿辅佐何愁大事不成。在场的诸位除了几位很少知道红衣大炮和炸药包,我秦国由此两样便已经立于不败之地。更何况百年前信陵君魏无忌合纵六国伐秦,对我秦国也无可奈何。就以太子丹这个废物组织的合纵,就跟老怄打拳似的有气无力。”太子华说完逗得众大臣哈哈大学,不少人附和。

随后太子华又与众人商讨几件朝事,之后太子华在散朝前宣布明晚在长乐殿举行中秋晚宴。

散朝后清找到了太子华,两人便朝着章台宫而去。路上清开口道:“殿下,商会合作的各国商贾传来消息,各国准备关闭关口禁止与我秦国有任何贸易来往。他们不知如何解决此事。”

太子华道:“你安抚一下他们让他们不必着急,再说了大部分商贾都已经把家产转移到了秦国,让他们该吃吃该喝喝。至于他们在各国的买卖,让他们把粮食和盐价价格都提高包括粗盐的。告诉他们既然在秦国安了家便是秦人,我秦国不会亏待他们的。”

清点头道:“清,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