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霸总娇妻文(十六)

钱阿姨每一句话李思齐都有回应,这会儿也没察觉异样,接着往下说:“那哪能?你张奶奶呀,老早搬去跟儿子享清福去了!也就每年寒暑假的时候,一定要带着小孙孙回来,她老人家不好上下楼,每天就是她孙子去帮忙买菜,每天就坐在门里面在摇椅上打盹。”

李思齐连声称赞张奶奶这是享到了儿孙的清福,又听完钱阿姨讲的其他老邻居近况,才挂掉了电话。

看着客厅里时针指向九点钟,他心里顿时沉了下来:[就遇上过一次老邻居,也险些被人家给监视了。]

原来李父李母在信封里记的正是他们身上所发生的事情,其中特意提到团队里某某家住楼下,母亲张素珍就是原主熟悉的张奶奶,但是李父李母留下了辨别仇人的方法——十二人中谁还活着,谁就是出卖其余人的叛徒!

李思齐查过李父李母的同事,十二个名字中,只有五人尚且在世。

他长叹了一口气,最后也没有动作,只留下余音尚在室内回响:“睡吧,明天再把东西译出来。”

……

张教授再次问起这件事的时候,已经是年底了。

这段时间校园外面的一些小学中学都已经放起了雪假,校领导年纪大,在雪地里摔上一跤是常有的事,而李思齐就比较忙碌了,尽管从大雪那天起就已经是八点半上班、晚上八点下班,但是他早上会去教师公寓扶着张教授过去,晚上又送张教授回住处后再走,比起校园里的大多数人来说显得特别忙碌。

院里的领导大抵是心虚,在农历的冬月后就找来了其他专业的一个本科生专门给师徒俩打饭,早饭午饭晚饭,送过来时都热气腾腾,但李思齐额外给了他一笔跑腿费,请他带上一个灌满开水的保温杯,每天在张教授那份饭底下再垫上一个浸满开水的盆,以便教授即使忙起来也能随时吃到热饭菜。

提到这件事的时候正吃着饭,今天食堂打来的饭菜,李思齐那一份是麻辣烫窗口的微辣麻辣烫,飘着红油的白色骨汤里浸着肉片、油面筋、蔬菜等配菜,张教授那一份更清淡些,年纪大了要控制糖分、盐和脂肪的摄入,糖尿病和高血压等老年多发的慢性病可不讲道理,额外还有一小碗易消化又鲜美的小馄饨,汤汤水水的吃完整个身子都会暖起来。

张教授担忧地问起这件事,而李思齐胸有成竹,他告诉导师,他已经掌握了对方曾经动手的切实证据,但是证据只会被他亲手交给可以处理这件事的人,而不必担心对方会拿走这些东西。

他这说些话的时候,那副样子肯定得仿佛处理这件事和拿勺子舀起一个燕饺没有差别,带有少许汤汁的勺子里被咬开的三角形燕饺薄薄的白色外皮内粉色的内馅清晰可见,但仍有手一滑落回汤中的风险。

张教授夹起一筷子菜和白米饭一起送进口中,但他眉宇间仍带有未曾散去的担忧……

晚间,李思齐回到家中的时候就发现冷冷清清的家里本该寂静到寒冷,但是——

进门的玄关处,中间开放格里的零碎物件摆放得歪七扭八,客厅里沙发对面的一整面书架已经被拉开了常年紧闭的玻璃门,松软的沙发和茶几到书架和储物柜前的空地上横七竖八地歪倒着许多本被翻开来的书本,原本打开的抽纸被一张张从袋子里抽出软趴趴地躺了一地,就连卧室的门也大开着,依稀可见浴室里玻璃瓶和瓷罐的洗护品碎了一地,好似被洗劫过一样,到处都是乱成一锅粥的景象。

李思齐却璨然一笑,拨通了一个电话:“先生,现在,终于可以收网了。”

等不了多久,就有一行训练有素的人前来取证,他们拍下公寓内被破坏的痕迹,而李思齐则从几个隐蔽的地方拆出来小型摄像头,再拆下其中存储信息的芯片,放置在专门的密封袋中交给了领头的男人,这里面准确无误地拍下了李思齐早上出门后所发生的一切事情,能够清晰看到歹徒的样貌,和普通的监控差不多。

李思齐和领头的中年男人对视一笑,笑容里满是释怀,这一桩二十多年的故事,终于在今天画上了句号!

一切都还要从之前李思齐破译信封的时候说起。

李父李母当年去得匆忙,并不能确定到底谁是坏人,这就像是一场彻彻底底敌在暗我在明的狼人杀,狼人杀掉了所有村民,妄图披上人皮来到人群中,从此汇入人海,就连猎人也难以判断他们是狼是人。

就算李父李母说得清楚明白,十二人中,活下来的人必然是背叛者一方的凶手,才能逃过其余人的杀意活到最后,而不会因为坚守原则被残忍杀害,但是时间隔得太久,如何证明他们就是凶手?

“亲爱的阅读者,当你们找到这封信并破译时,想必我们夫妻都已经不幸遇难,没法亲自去控诉凶手做了什么来残杀曾经的友人,但是我们尽最后的努力,在最后的时刻想方设法留下了了这封信,祈求儿女的平安以及资料的安全。

找到这封信的人,你也许是陌生人,也许是曾经认识我们、可以信任的人,亦或是我们尚还年幼的小孩子,我们的女儿实在太天真单纯,她相信这个世界的美好,又不够聪慧没有足够的能力,只有可怜的她绝不会发现这封信……

当年,我和我的妻子,以及我们的团队一十二人共同研究那个重要的项目,以下是团队中所有人的名单:……”

李教授夫妻详细介绍了他们的项目是个什么样的项目,并告诉看到信的人如何整理那些只差最后一步的资料,他们写下团队十二人及履历、单位公职,细细地讲述了每一位的家庭以及亲朋好友,并明确地告诉未来看信的人,除非真相已经揭露,否则一切活着的人都不要期望他们与其余人的遇难没有关系,因为他们一开始就知道这个项目的价值,并共同立下誓言。

但是除了十二人之外还有谁可以信任、寻求帮助?他们在后面也给出了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