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4章 清穿文中的八福晋51

康熙三十五年,康熙亲征噶尔丹, 23 岁的胤礽以太子的身份留在京城监国,不得不说,胤礽还是有政治才华的,史书称其建国期间:“居京师办理事务,如泰山之固,”但胤礽此时最大的错误就是他仍然没有去维护好与父亲康熙的感情。当时远征塞外的康熙思念儿子,就疯狂的给胤礽写信,大事也写,小事也写。旁边的人还问康熙:“皇上,您这是不是写的太频繁了一点呢?”康熙回:“朕这不是怕太子胤礽太想朕了吗?”结果啪啪打脸,胤礽一封信也没给康熙回,最后康熙是直接写信训斥胤礽:“你难道给你爹我写一封信都能累到你这个监国的太子吗?”更要命的是,比起胤礽的后知后觉,反倒是反太子的势力先察觉到了康熙的心态变化,参胤礽的密信就像雪花一样飞进了康熙的案台上,最后等康熙班师回朝就接连三板斧,直接把胤礽给砍蒙了。

第一板斧,康熙三十六年,康熙下令处死了胤礽身边的三个亲密侍从,胤礽感受到了父亲的愤怒与力量。第二板斧康熙三十七年,康熙第一次大封皇子,老大老三封为郡王,老四老五老七老八封贝勒,胤礽感受到了兄弟们的崛起。接着第三板斧,康熙三十九年,康熙借口索额图在家里面妄议朝政,怨恨皇上,勒令索额图提前退休,并且在三年后,以索额图意图谋反为罪名将其拘禁并赐死,胤礽就此失去了他在官场当中的最大依靠。

显然,康熙四十二年,索额图的死是胤礽人生中的一个重大分水岭。此前的胤礽是飞扬跋扈的天之骄子,但此后的胤礽就变得有些敏感不安,患得患失了。要知道,人生许多时候,最难受的不是失败后的日子,而是担心自己失败的那段日子,那是一种对未知的恐惧,可是越担心失败,也往往越容易失败。

康熙四十七年, 35 岁的胤礽迎来了他自己人生当中的最大打击。那一年,康熙带着八位皇子巡幸塞外,但任谁也不会想到,最后这八位皇子会是一死三圈禁的惨淡结局。起初先是年纪最小的十八阿哥年仅 7 岁意外病重了,身为父亲的康熙心急如焚,可本就对亲情麻木又精神高度紧张的胤礽,却实在对这位比自己小了接近 30 岁的十八弟没什么感情,就表现出了一种“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样子。而胤礽的态度也勾起了康熙某种不好的回忆与联想,于是就对胤礽痛加指责。其实真像电视剧中演的那样,当了 33 年的太子,胤礽见了康熙,仍然像耗子见了猫一样,一番责骂过后,胤礽就开始变得更加精神恍惚,行动异常了。

胤礽的患得患失,让他做了一件错事,就是在九月初三夜里偷窥康熙帐篷的行为。从我们的角度,这可能只是一个被吓破了胆的儿子,想了解父亲的情绪状态,但在老大胤禔的添油加醋下,康熙判断这是胤礽被批评后要铤而走险行刺谋逆的征兆,这是要为索额图报仇。于是,康熙这一晚上就越想越伤心,觉得自己最器重的儿子,现在居然想要杀自己,这内心的忧愁烦恼我们可想而知。结果,第二天一早,康熙就又收到了十八阿哥病逝的死讯,康熙罕见的情绪崩溃,他召集了诸皇子大臣锁拿了胤礽,康熙一边痛哭流涕,一边指责胤礽说:“从二十年前朕生病了,胤礽就漠不关心,没事还殴打兄弟大臣,现在居然都想谋逆了,朕夜里都在想自己最后的结局是被毒死还是捅死,祖宗的江山社稷,是无论如何都绝不能交给胤礽这样不忠不孝的人手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