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8章 红薯粉

陆子龙带领“高草部落”和“驴部落”族人成功翻越天堑之后,便一路向着“陶部落”前进。

此时的“陶部落”中,大长老陶天正在指挥部落族人收获红薯。

“陶部落”所处的区域有着丰富的地热资源,使得这里四季如春。

即便是在严寒的冬季,部落的气温也能够达到 20 摄氏度以上。

在这样适宜的气温条件下,红薯长势极为良好。

尤其是在得到了陆子龙的指导之后,“陶部落”的族人们对红薯进行了精耕细作。

他们使用简陋的石质和陶制工具,在地面上精心隆起田埂,

接着将红薯茎截取一段带着叶子的部分,小心翼翼地扦插在田埂上,然后用陶桶担着水进行浇灌。

在这般精耕细作之下,红薯的产量非常高,而且结出的红薯个头也非常大。

以往从地下挖出的红薯,好多都是拳头大小,还有很多细小得宛如手指粗细。

但如今用田埂种植出的红薯,最大的个头都快赶上了陶碗,比之前的自然生长大了近5倍。

而更让“陶部落”族人兴奋的是,陆子龙还传授给了他们把红薯制作成红薯粉条的方法。

制作红薯粉条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首先,要将收获的红薯洗净,然后用特制的石磨将红薯磨成泥状。

接着,把磨好的红薯泥放入大陶缸中,加入适量的水,搅拌均匀。

随后,族人们用陆子龙提供给他们都一块大大的粗布进行过滤,滤去残渣,留下细腻的红薯浆。

静置一段时间后,倒掉上面的清水,下面沉淀的就是制作粉条的原料。

接下来,把这些原料放入一个特制的用陶土烧制的罐状容器中,通过一个小孔漏出一条条细长的粉条,落入下面烧着沸水的大锅中。

粉条在沸水中翻滚片刻后,迅速用长筷子捞起,挂在专门的架子上晾干。

在整个制作过程中,族人们小心翼翼,每一个环节都不敢马虎,因为稍有差错,就可能影响粉条的质量。

其实粉条古已有之,陆子龙记得曾经在书上看过,中国历史上很早就出现了粉条。

相传刘备、关羽、张飞在桃园三人结义后,桃园的主人专门为他们做的饭菜中就有以红苕粉做主料的食物,寓意这三人的友情像这粉条一样绵长。

当时还加了一种特辣的小尖椒和老坛酸菜以及红糖与黄莲在里面,刘备的意思是要让三人明白酸甜苦辣都不怕。

后人因为其酸辣入味,渐渐演变出了 “酸辣粉”,并且源远流长至今。

客观地说,在被锦鳞蚺围困的这三年多中,整个“陶部落”的族人可以说是与红薯为伴,整天想尽办法吃各种红薯,生红薯、烤红薯、煮红薯等等。

由于吃的红薯太多,整个部落的人不停的放屁,放出的屁都有浓浓的红薯味儿。

若不是为了保命,“陶部落”的族人绝对不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