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人家开始忙活的时候,他们已经空闲下来,有时间开始琢磨挖井、盖房子了。
村子里先富裕起来一批人,宅基地也都在碌续的划拨之中。村子拢共就这么大,新户落建,势必要扩充范围。原有面积的基础上,周围的一些空地也都成为了选址对象。
赵家申请的位置在整个村子的东北方,那里原来是一处打谷厂,现在不再集体制,回归家庭承包方式,所有工序都化整为零,这么大的地方也没有多大的用处,空置下来也是浪费。村里开会,大家举手表决,最终把这块儿地方划为新的宅基地。
全村一百多户人家,要盖新房的有十六户,已经拿到地方并且准备工序做好的有六家,老赵家就是其中之一。
盖房子要用的红砖,因为是万五一给他的史姨夫那里插了个队,春耕结束第三天就全数送到。房子主体所需,这个是最主要,也是最不容易弄到的材料。其他石头、沙子、水泥灰,那些个都不难,完全不需要预约,直接就能购买到。
村料购置齐备,随时可以开始盖建。却在这个时候,下屋姜家先一步有了动作,事先招呼也不打一声,直接就搬走了。
这个招呼不是对赵家人说的,两家人弄的僵,话都不说一句,有事不吱声那也是正常,完全是对于村子里其他人说的。
姜家在白浪里村住了也有个三十几年,打从上一辈姜家落户到这个村,解放后分了土地分了房,一直就在这里没有离开过,直到姜家俩个老的过世,剩下现在这窝子。
按说生活了这么多年的地方,没有亲情友情也有份故土情,想要离开了总要有些动静,知会个亲朋,告诉下好友,不说举办个送别宴,好歹也得吃顿先别饭。
可这些个全都没有,搬走的是无声无息,就连同住一个院子里的几户人家,也都是在他们走后的第二天发现的。赵家虽然是住在上屋,却是几户里最后知道的那一个。
两家人互不来往,走个碰头都是脖子一扭别过脸去,话都不说。平时都当对方不存在,完全忽视的地步。下屋里有没有动静,上屋也是毫不关心。也是没空去关心,要忙的事情有点儿多,不相干的人等直接靠边儿站去。
以至于这件事还是下屋李翠珍在院子里喂猪时,碰着邱惠真才知道的。
当时邱惠真刚从外头回来,见着她了就凑了过来,神秘兮兮的问:“二嫂子,你知道老姜家他们搬去哪里吗,我告诉你哈,想都想不到。”
“啊?老姜家搬走了,什么时候的事情?”李翠珍后知后觉的一问。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邱惠真也愣了下:“唉,你不知道啊?他们家昨天就搬走了。”
她知道啥呀,整天忙活自家这一摊子还忙活不过来呢,哪有空去管别人家走不走的,更何况还是他理都不稀得理的老姜家。
“不知道哇,他们搬走了啊,那可挺好。”不管搬去哪里,只要是走了就是件大好事。
邱惠真被她这毫不掩饰的直白话给逗乐了:“这下你们家可是清静了,不用听汪萍唱声儿了。”一个院里住着,就那个尖嗓子,一吵嚷全院里都能听见。仗着自己家条件好,平时哪个她瞧得起。上下屋住着的赵家那是首当其冲,别家那都是沾了光,李翠珍那不是个好惹得,汪萍叫她给吸引却了全数的战力。不然的话,就他们和老崔家,一个嘴拙,一个懒散,谁能说过她。
“这真是走了也不叫人说个好儿,明知道我家要批地盖房子,不早些跟队里知会一声,就等着准备的差不多了才整这么一出,你就说他们家膈应不膈应人。”李翠珍直冷声哧道。
“可不就是啊,要是早点儿说,那这房子也不一定就要盖去打谷厂那边,这上下屋一打通,正经能盖个五间大房子。”邱惠真也深有同感,只觉着这事做的不地道。
村子里的地方那也是有数的,空出来的房子都能派上用场。依着规矩,像是赵姜两家这样上下屋住着,一家搬走,另一家就有优先购屋权。一个村子里村人,又是老房子,通常都花不了几个钱就能拿下来,就算不住用推倒了重盖,那也比申批新的地方要来的省时省力,也省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