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附件一看,他整个人都不好了。
小主,
见过装逼的学生,没见过这么装的,写一篇文章全部用文言文,真把自己当根葱了。
薛一凡瞥了一眼便下载打印出来。
“老师,木鱼的第一份答案发过来了!”
交给王文定的文章一般要先查重,薛一凡刚刚别秀了一脸忘记了。
王文定抬头看了一眼,“写得怎么样?查重了没有?”
薛一凡尴尬的递过A4纸,“老师您看一眼。”
王文定眉头一皱,没有说话,接过一看,愣住了,这年头真有人这么能装的么?
“《师说》?”
文章不长,就是通篇都是文言文有点难以理解。
薛一凡尴尬也是因为这一点,他对文言文的认知也就书上的那些,这篇文章还提到了古时候的圣人,他就不敢妄加评论。
王文定学识渊博,对古籍多有研究,文言文对他来说自然是手拿把掐。
“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王文定越看神情越凝重,这篇文很容易看懂,其中的师道说法也合了他的心意。
以他对木鱼的了解,此人的文学功底断不会达到这个深度,他怀疑有人在背后指点。
之乎者也说着容易,用起来需要有足够深的古文学素养,不是随便在一段文字后面加个“也”加个“乎”就是古文了。
“一凡,你先查个重,看看是不是从哪里抄的。”
王文定自认博学也不敢说记得住所有的古文学作品,《师说》这样的文章单从立意上来说,在历史上足够留下传本,一查自知。
薛一凡到文库把整篇文章粘贴查重,结果是2%
也就是几个常用词被系统标记出来了。
薛一凡这个时候才意识到这篇文章的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