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王镇恶既袭杀刘毅,以奉诏旨故,江陵城中荆州文武自长史、征西司马以下,皆臣服。于是镇恶遣使入都,请晋廷择人西上为荆州刺史。
刘裕与刘穆之好一番商议,不得其人。此前王镇恶得奉旨西上袭刘毅,乃裕以毅实有桓玄之心,故请以其堂弟刘藩西上为南蛮校尉为辅,实欲用藩在广陵南兖州任上旧雨相助,以东西同举之谋讽喻执政琅琊王司马德文,乃请得诏旨命镇恶西上。今镇恶以一刺客力取刘毅身命,传首入都,请朝廷择人西上为荆刺,却使刘裕犯了难。
时裕少弟道规已病卒,裕心欲长弟道邻西上,然亦知道邻不善统御群下,才不堪荆刺,一时愁眉不展。
穆之道:“谯王休之,昔日会稽王道子执政时,曾欲用之为荆刺,使率军西上江陵,以代殷仲堪。桓玄攻逐仲堪,据江陵谋逆,谯王不得至,会稽王遂用之为镇西将军,使镇历阳防玄。玄东下攻之,谯王不得东归,乃北奔慕容德。公伐慕容超,谯王乃归国。今朝廷疑贰,若公之故旧为荆州,恐执政宗室二王——大司马琅琊王,及继其亡父新任太宰者武陵王,与王谢辈阻挠大计!故今可为荆刺者,惟谯王一人而已!”
于是二人议定,刘裕即上表,请以谯王司马休之西上为荆州刺史。大司马琅琊王司马德文与太宰武陵王司马遵,自然欣喜,遂使晋帝许之,司马休之遂西上为荆州刺史。
二
司马休之既以宗室为荆刺,占据上游形胜之地,其世子司马文思在都为尚书郎,遂思养死士袭刘裕,辅助其父以荆州兵勤王,防刘裕篡位。文思到底膏粱子弟,本豪纵,横行京邑,其门客中遂有仗势杀人者,为卫尉巡兵所纠,扭送至建康狱,朝廷自将以国法将之治罪。文思恐其为求生告发所谋,连及自身,竟命人将杀人者抢出藏匿,且击伤狱卒。
刘裕已知文思所谋,正愁无下手处,乃讽朝廷羁押文思,查考其不法事。有司遂又得文思爱妾美色,将以妾子为嗣,乃杀妻所生男婴,是为淆乱嫡庶,不孝大不道,已不堪为谯王世子,当明正典刑,褫夺其世子之位。刘裕乃以废嫡立庶虽乱国法,究竟其父尚在,讽朝廷遣人送文思西上江陵,交其父谯王处置。
刘裕之提议,可谓釜底抽薪。司马休之知如此一来,其在京邑势力将连根拔起,乃上书请罪,表文中曰:
“臣休之家教不严不明,于孽子文思,素失管束,今不但纵奴杀人,且将废嫡立庶,淆乱国典!罪大如此,昭彰视听!臣请宗正绝其属籍,废为庶人;其纵奴杀人亦大不法,臣请朝廷将之明正典刑,以儆效尤!”
休之表文至都,大司马琅琊王司马德文与太宰武陵王司马遵,召集太尉刘裕以下公卿会议。刘裕仍请送文思西上江陵,交其父谯王处置。琅琊、武陵二王与谯王同气连枝,自不愿文思为有司治罪,遂许裕请。于是文思为一队禁卫押解西上江陵,司马休之用以于京邑暗算刘裕之棋子,遂被移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