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4章 欲将取之,必先与之

以前,自己跟着公子卖铜钱碳的时候,最开始才一文钱十块,五两银子,可以买五辆牛车的铜钱碳呢,在京城,却只能买到四百多斤。

这差的也太多了吧。

贺宣接过账本,木炭这里确实记录了五两银,小竹核实过,“你把老杨叫来下。”

杨益康跟着小竹到了屋里,贺宣就问道,“老杨,庄子上过冬用的木材准备充足了吗?”

“回公子,过冬的柴火,庄子上已经准备了不少,都是秋收后,庄里奴仆去月华山上砍的木头,还有晒干的秸秆,玉米芯子都可以烧火。”杨益康据实答道。

贺宣看他答的还算详细,觉得老杨不像是贪污银钱的人,“我有一事不明,有了柴火,还要买几百斤木炭做什么?”

“公子,那是给您用的,冬日里,火炕上还算暖和,但是待客的屋子,门窗都能冻住,要烧火盆才行,老奴就私自做主,买了五两银子的无烟炭。”杨益康是一片忠心,之前的主家每年冬日都要备上几十两的木炭,贺家人少,才买的少些。

贺宣以前没在京城过冬,还不知道会冷到什么程度。

既然老杨这么提醒,还是有备无患,“木炭行情如何?”

“自然是天气越冷,木炭越贵,木炭里数银骨炭最好,无烟,色白,不易熄灭,还是御用的贡品,价钱昂贵,我买的无烟碳,虽然叫无烟碳,燃烧的时候还是有很轻的烟味,属于中等,下等的碎碳,很是呛人。”

贺宣念过《卖炭翁》,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也是明白这个道理。

看着还得准备些木炭过冬才行,自己的手炉,也带来了,没有了廉价的铜钱碳,只能用木炭。

这还得再备一些,又是一项不小的开销。

两人离开后,贺宣想了很久,欲将取之,必先与之,自己要用羊毛作坊挣钱,铺货都花了这么多,会织毛线的手艺人却还不够,梳理羊毛的铁板刷也太过简陋,这些都是要花钱改进的,不然毛线刚卖出去,自己先断货了。

小竹那里放着秋收的钱,还剩大半,这些是负责家里日常开销的,不好动用。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能用的只有自己手里的三个小金锭,贺宣摸摸这个,舍不得,摸摸那个,放不下。

可是不把他们花出去,怎么挣回来更多?

一狠心,一咬牙,就你了,贺宣拿起一个被选中的金锭,让小竹打水来,洗干净泥土,明天就去兑开。

建作坊,打几个铁板刷。

既然下了决定,贺宣把事情安排下去,现在家里人手不少,那里用得着贺宣亲力亲为,把握好大方向就行。

老杨跟赵林去庄子里看看合适建作坊的地方,贺宣建这个屋子是用来织毛线的,这项手工活很适合冬日。

但贺宣不想贡献出自己的宅子,都说三个女人抵五百只鸭子,想到一群女眷在前院叽叽喳喳织毛线,还怎么静下心读书。

所以,羊毛到毛线这一步骤可以由府里的人完成,织毛线还是另找地方吧。

至于铁板刷,就让罗家旺带着现有的成品去铁匠铺子,定制几个,最好上面的钉子再细密一些。

吃过早饭,贺宣骑马,带着罗家旺,于五郎出门。

为啥是于五郎呢?老杨要忙活建屋的事情,家里得留个拿主意的,几个小的规矩还没学好。

让于五郎多见识下京城的“市面”,对冬日卖羊毛制品也有帮助。

庄子上的人都是去外城买东西,这次也不例外,到了菜市大街,直接去之前那家绸缎铺子,可能是贺宣骑马出来的缘故,伙计让罗家旺他们牵着马去后院的拴马桩,连着牛车也受到了优待。

等马儿栓好之后,贺宣让罗家旺先去铁匠铺子办事,好了在这家铺子汇合。

带着于五郎进店,柜台上的布料都换了样式,夏日里轻薄,吸汗的料子最畅销,冬日就要厚实,保暖的布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