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叔看着剩下的不用自己忙活太多,跟谢恒一起把围墙上晒着的干货搬回库房,院子里晒着干草,要收起来,不然被露水打湿了,容易腐烂。

贺宣在外边站了好久,才回到正堂,喝了口水,跟三哥说起腊肠的味道。

谢端吃过腊肠,在《齐民要术》里面,就有写灌肠法,京城也有腊肠做的吃食,贺宣才知道原来村里人不知道只是这边信息太过闭塞,不知道而已,实际上齐国有许多的美食已经创造出来了。

谢端说起自己吃过的一道胭脂肉,用鸡胸脯上的一块肉做成,从开始做到吃上需要半个月的时间。

不过上桌后,色泽艳丽,口感丰富,而且分量不多,只有手心大小的一份,是人家店里的名菜,想吃这道菜都要提前预约,不然轻易点不上。

贺宣听得满心向往,原来这个时候,人家店老板不仅把菜做的好吃,还会饥饿营销,广告做的那么好,生意哪里会差。

人都是这样的,凡是代表着身份地位的东西,越是紧缺,就更愿意花大价钱去拥护。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知道这胭脂肉是否名副其实,有机会一定要去京城尝尝。

晚饭的菜色不错,猪蹄黄豆炖的酥烂,煎小排也很好吃。

余婶还在家做了炖肉,其实跟铺子差不多的方法,就是炖的是猪下水这些,有猪尾巴,猪头,猪心这些,就把灶台装满了,这一锅要小火一直炖着,两个时辰后才能好。

余婶交代好小竹看好火,就急匆匆回家,忙到这个时辰确实有些晚了。

还有的猪大肠,猪耳朵,猪舌头这些比较好熟,等一个时辰后放进去就行。

这一锅,家里这些人肯定吃不完,明日带一些去铺子里卖试试,要是有人喜欢,就卖掉。

贺宣想着,猪耳朵和猪尾巴这些下酒菜,可以给几位长辈尝尝,也算是一盘子肉。

二十八继续做腊肉,余婶他们把卤煮带去城里卖,家里剩下的就不多了,于大嫂今日的任务是把剩下的猪腿肉做成腊肠,要是小肠灌完了,就做些腊肉。

昨日吃了公子不少肉,今日一个上午就忙活的差不多了,酱油肉这边需要翻动一遍,再次放回去,厨房的角落这几个坛子里都是满满当当的肉,外边晒着腊肠,一节节的挂在竹竿上。

红烧油炸都爱在肉下面转悠,不过被教导这是家里的财产,俩宠很听话的只是闻闻,家里的肉食俩狗也不会去偷吃,只有放到它们碗里或者面前的才是食物,其他的都不能吃。

家里也多亏这两只,还抓到过老鼠,贺宣倒没说它们是狗拿耗子,家里没养猫,狗狗能抓老鼠也是功劳一件,不能家里辛辛苦苦种的粮食,都被老鼠嚯嚯了,自己更加心疼。

知道俩宠会抓老鼠后,还让余叔经常带着两只去库房转一圈,免得有漏网之鼠在家里祸害东西。

可能是老鼠也会传消息吧,贺宣家吃的不少,从那以后却没有老鼠出现,不知道是不是红烧油炸暗地里出了力气。

中午的时候,家里来了一位不速之客,可惜贺宣并不知道,还在学馆用功。

开始学制艺的贺宣充实的不行,每日被功课困扰,破题刚有些熟悉,就要开始学承题,作业也是一日日累积。

难怪古人都说十年寒窗,贺宣穿来都读书三年了,还是每日兢兢业业的那种,算上原身在蒙学读的两年,这都一半时间过去了。

连一篇文章都写不出来,真正开始做文章,了解科举内容,没有十年时间,真的不够啊。

这几日,连跟两位好友玩耍的时间都没有了,周毓风他们也知道贺宣跟夫子学写文章了,不过两人五经没读完,离制艺还有段距离。

被贺宣刺激,连朱宇博都比以前用功许多,更不要说唐承嗣了,哪怕贺宣不说,在一个屋檐下,哪里有什么秘密,周夫子讲课的时候,总是能听到一些。

唐承嗣跟贺宣都不怎么来往,按理来说,两人一起从村里来学馆,总是会遇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