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章 兵势如山(二)(五千字章 )

大隋秦王 清河云上 2834 字 21天前

但是谁曾料,隋军来势汹汹,居然如此迅速!

除了前期早已经转移的大世王世略钵,走的是长宁河谷,现在仍然滞留在西平郡的吐谷浑人,已经不能再走长宁河谷这一最优路线了,只能退而求其次,先走湟水谷地,然后再伺机北上,绕道回长宁河谷那条道路。

“唉,若不是连斥候都安『插』不过去,就算是闯,我也会选择走长宁河谷的!”

大世王的儿子世略勤一身锦服,几乎媲美中原汉家郎君的风范,端坐在宽大的马车内,摇头叹息道。

“世子不必懊丧!湟水河谷虽然难行,但是目前来看,一定是更安全的道路。属下猜测隋军恐怕早已经占据了土楼山,强行绕道长宁河谷,只怕正好入了隋军的埋伏。”同样是汉家衣着的崔回,捋着山羊胡子,如此回应着世略勤。

碰!

世略勤一拳击在了车厢上,震得木质的车厢簌簌作响。

“可恶!如此一来,只怕单单是行路,我们都要折损些人马了!隋军里面当真有战神一般的存在吗?我们是不是有些太过高看隋军了?”世略勤皱着眉头,斜着眼睛望着崔回,眼神里写满了疑『惑』和不甘。

崔回苦笑道:“世子,前几日我军的伤亡,十分的蹊跷,就连乌律干那样的勇士,都死得无声无息,实在是可怕!此番隋军将领的用兵,非我能够猜度一二,在『摸』清楚对方行动之前,避而远之才是上策啊!”

世略勤惊愕道:“崔先生都不能看透对方的用兵吗?大隋会有这等人物吗?简直难以想象!”

崔回脸上尴尬之『色』,一闪而逝,随即郑重道:“中原之地,人才辈出,崔回……崔回不过是中人之姿,哪敢小视天下英雄……”

世略勤听出了崔回话中的落寞之意,干笑道:“先生不必过谦,先生的长处是经世治国,长于谋略,短于兵戈,无需长他人志气!”

“世子过誉了!”

崔回朝着世略勤拱了拱手,头低下去的时候,正好掩饰住了他的苦涩。

实际上,他崔回恐怕连中人之姿都未必能达到!

他出身于小小的商贾之家,读过一些圣贤之书,学问才名不显,只不过相比一般的凡夫俗子,他的胆子更大一些,更富于冒险精神。这也是他敢冒充崔氏望族子弟,远走吐谷浑,博取前程的原因所在。

一个小小的中原商贾子弟,凭借着粗浅的学问,居然赢得了吐谷浑大世王的青睐,却是让他受宠若惊,在度过了一段心惊胆战的日子之后,原本叫崔兴业后来改叫崔回的男子,渐渐习惯了被人追捧的生活。有些时候也不由恍惚,自己可能真的是天之骄子,谋略胆识高人一等。

他在吐谷浑的十数年里,给吐谷浑王族出谋划策,做了很多事情,如何发展稳定、诛锄异己,倒也算是立下了不少功劳。就连吐谷浑王伏允,有几次都想把他从大世王世略钵手里要走,这些都让他飘飘然起来。

包括这次侵袭大隋,其实也有他的鼓动在里面。

他的馊主意,与贪恋的吐谷浑人一拍即合,立刻就付诸了行动,而且还联合了突厥人。

行动的前期异常的顺利,势如破竹,斩杀了措手不及的隋朝边军,强势攻进了大隋三郡,劫掠了如山的粮草,可谓是大功告成。

崔回再次骄傲起来,颇有些“谈笑间强撸灰飞烟灭”、“天下英雄不过尔尔”的豪情。

直到隋军大举西征而来,崔回心中的梦幻,才一下子被戳破。

“三四十万大军啊!”

于谋略而言,他是没有办法应对的,心里面那个崔兴业的本来面目,悄悄地回转了。

惶恐,心怯。

很快,隋军左右骁卫,再加上骁果军的强势驱逐,一下子把他打蒙了。

短短几日之内,大世王的军队,在隋军的打击之下,竟然折损了近两成!

这下子,不再仅仅是惶恐、心怯了,而是有些胆寒了!

原本寄希望于吐谷浑人的凶悍善战,面对隋军的时候,至少能全身而退,没想到伤亡如此惨重!更可怕的是,他闻到了危险的气息!

乌律干的死活,他一点都不在乎。

但是他的死,仿佛是催命符一样,让他彻底惊醒了!

“我在哪里啊,我在干什么呀!对面是什么人啊!爱谁谁,逃!立刻逃走!再晚恐怕就来不及了!”

作为一个冒险主义者,崔回相信预感,相信征兆。

大隋要强势反扑了,好比惊涛骇浪一般,走的晚了,就会被愤怒的大海拍死在礁石上。

“先生在想什么呢?”

世略勤歪着头望着崔回。

崔回一下子回过神来,干咳了几声,掩饰道:“没……没什么……我在想大王与王上会合了没有,若是有突厥人压阵,我们倒是可以在退回西海之前,狠狠打击隋人一番!”

世略勤惊喜道:“哈哈哈,我就知道先生还有后计!示敌以弱,然后聚而歼之,崔先生果然大才!”

“呵呵。”

崔回捋了捋胡须,矜持地笑了笑,不置可否。

此时的他仿佛又变成了那个运筹帷幄的谋士身份,同在马车之内的世略勤却看不透男人看似冷静面孔下的浓浓不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