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自己与四个老乡之死可能是遭人算计,那么,萧西风是肯定要查的。
该报的仇,也得报。
只是萧西风本来也没太迫切去查这事。
但前天他得到消息:彭城王刘义康自杀了。终年43岁。
萧西风不信彭城王是自杀。
彭城王与自己有恩。这事,萧西风也想查查。
不过,萧西风深知:阴阳有别,自己在阴修中身份低微,想做什么事,首先考虑的是不着痕迹,决不能露出破绽。
否则,按阴间规矩的惩罚,自己可能承受不起。
萧西风的打算是慢慢查。但今天偶遇上了,那就顺便追踪看看。
看那几人样子,祭奠仪式搞完了。于是,萧西风靠近他们,听听他们谈论什么。
“广陵侯,依在下看来,贵兄弟们不必太在意这件事。”梁坦似乎是主要导游,解释道:“刘将军战死,皇上自然很悲伤。但是将军沙场对决,本来就不是个人恩怨。左军将军死于宁南将军之手,也许是他命中劫数。在下认为,皇上绝不会因为这事拒绝鲁将军三兄弟南归啊。”
左军将军就是刘康祖,宁南将军是鲁爽在魏国的军职。鲁爽的文官职务是荆州刺史,爵位是襄阳郡公。
“但愿如此。”鲁秀道:“我这次是以迁祖坟的名义南下的,不能拖太久。事情成,则一切好说;若不成,我还得考虑后路,快些赶回去。不然,麻烦就大了。”
隐在暗处的萧西风听出了一点眉目:原来这鲁秀到寿阳来,是代表鲁家三兄弟来谈判投诚条件。
中间人自然是南平王刘铄。
萧西风觉得这事多半能成。
鲁家与宋国的仇怨,是上代人的事。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双方真正咬牙切齿的当事人都不在了:刘裕、会稽长公主、鲁轨等。
现在,刘康祖也死了,徐湛之对皇上决策的影响力微乎其微。
反观鲁家三兄弟,个个孔武有力、都是战神,而且三人都统领军队。
这样的人来归附,刘义隆只要脑子没进水,就不应该拒绝。
梁坦接着道:“广陵侯,南平王的军报是八百里加急,早就到建康了。皇上的回复只会更快,应该就在这一、两天。阁下对刘将军的拜祭也尽到了心意。我们回刺史府等消息吧。”
“也只有如此了 。”鲁秀伸手,做出请的手势,道:“这事早定下来,我长兄、三弟的队伍早做清理。那样才能安下心啊!”
梁坦,以及身后的陈弥、裴肃之都同时点头。
鲁家兄弟绝对是有生力量。他们投诚宋国这事搞成了,在场几人都得记功。
四人及大批随从上马往寿阳城里而去。
萧西风也跟了上去。
梁坦三人将鲁秀送到防卫森严的秘密住处后,留下裴肃之带人在那里守护。
梁坦、陈弥一起去见南平王刘铄。
二人当初随裴方明出征、讨伐仇池国,职务都是参军,但陈弥一直是梁坦副手,配合默契。
那次出征仇池,宋军驱逐了仇池国主,占领了原仇池国大部分国土。
战役总都督刘真道、军事总指挥裴方明,本来立下了泼天大功,按理应该得到重赏。
可是不知怎地,朝廷忽然追究大军瓜分仇池国国库财物这件事。
瓜分被征服者的财物,不就是将士们拼死杀敌的目标和动力吗?
许多后来参加过滑台城攻城战的将士都说:王玄谟就是因为到最后也不松口、答应城破之后放纵抢掠,宋军攻城将士们没有干劲,出工不出力,这才导致以五倍敌方兵力也拿不下滑台城。
回到前面话题,因为放纵将士们抢劫仇池国城镇、瓜分国库,雍州刺史刘真道、龙骧将军裴方明被削职下狱而死。
积弩将军刘康祖被解职。
几位主要首领都挨了处分,下面的人自然也讨不到好。
梁坦、陈弥、裴肃之等参军,本来是从太子府外放,到前线来捞好处、挣军功的。
结果,在新来的监军威逼下,好处吐出去大半,军功被褫夺。
这么多年来,几人的军职毫无寸进,变成了老油条。
裴肃之更惨。老爹裴方明倒霉,他没被连坐已是万幸。
所幸几人的长官刘康祖不久被朝廷起复,调到南平王府任左军将军,梁坦等人才重新得到重用。
刘真道、裴方明案,是元嘉时代最蹊跷的案子。
大军出征敌国,破敌城池、抢劫财物,自古以来天经地义。
刘义隆以侵吞战利品这样的罪名,弄死了刘家大恩人之子刘真道,和刘宋第二猛将裴方明,实在莫名其妙。
魏国将士听说裴方明被自家老板整死,全体松了一口气。
后来,刘义隆又搞死了第一猛将檀道济,魏国人更加不把南朝宋国军队放在眼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