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2章 伐交、伐谋

元嘉二十七年北伐,五月决策,七月开始,直到十月上旬,南朝宋国采攻势,北朝魏国取守势。

十月中旬开始,形势逆转:魏国开始反攻,宋国进入防守。

标志性战役是滑台攻城战。

擅长纸上谈兵的宁朔将军王玄谟,以五倍于敌方兵力的绝对优势,攻城三月而不得,最终被敌军击溃、歼灭。

——这宣告宋国此次北伐不可能成功。

拓跋焘亲率大军抵达宋军北伐总指挥部所在的徐州城,将徐州四面包围。

徐州曾是当年西楚霸王项羽的大本营。

项羽曾在彭城西南搭建一座大型戏马台,供亲信、达官贵人在台上观看军士们比武。

这座戏马台的轮廓犹在。

拓跋焘命人收拾一番,搭起毡棚,然后与几名随从登上戏马台。

他遥望徐州城墙,感觉这座古老城池非常坚固,强行攻城的把握不大。

眉头一皱,拓跋焘计上心来。

他找来建义将军、兵部尚书李孝伯,让他拟写一封慰问刘义恭、刘骏的诏书。

李孝伯原来职位是中散侍郎、光禄大夫。刚刚升职不久。

诏书写好后,拓跋焘下令把前几天俘虏的蒯应放了,让他带着诏书回去。

蒯应来到城北小市门,叩门要求进城。

刘义恭和刘骏听说拓跋焘派蒯应带回诏书,有些疑惑。

刘义恭好奇心发作,亲自到小市门询问蒯应是怎么回事。

蒯应见到江夏王,立即躬身行礼:“小人蒯应,见过王爷。”

刘义恭:“你就是蒯应啊?听说前几天你被北虏抓住、投降了,怎么又回来了?”

蒯应低声道:“小人惭愧。”

刘义恭也不与他计较。

说到被俘变节,其实对军人来说稀松平常。

宋国朝廷里,也有许多官员是敌方阵营被俘后改换门庭的。

刘义恭:“听说魏国国主亲自来了,是真的吗?”

“是。”蒯应答:“拓跋国主此刻就在戏马台上。”

“兵马多少?”

“中军四十余万人。”

蒯应没有撒谎:魏国中军就是皇帝拓跋焘、尚书长孙真、楚王拓跋建的三支队伍,总兵力在35万以上,号称40万不算吹牛。

刘义恭也知道这点。

他阅读完拓跋焘的诏书,点点头,问道:“魏主的信里说,想品尝我国的甘蔗和美酒。这是何意?”

蒯应:“魏主说,他并不想与宋国兵戎相见。这次南下,是因为宋军先侵略碻磝、平乐、滑台等地。如果两位王爷送魏主甘蔗、美酒,他愿意和…宋国谈谈如何和平相处之事。”

刘义恭猜不透拓跋焘葫芦里卖的什么药,便对蒯应道:“那行。你既然回来了,就等候武陵王处置吧。至于甘蔗、美酒,送些给魏主又有何妨?”

蒯应恭敬行礼后去军营报到。

刘义恭转身,直接来到刺史府。

刘骏等着他。

看完拓跋焘的所谓“诏书”,刘骏笑道:“皇叔,魏主包围了咱们彭城却不进攻,在这里和咱们玩起了外交。只要他不开打,咱们不也闲着吗?那就陪他玩吧。来人,上酒、上菜。…皇叔,请坐、快请坐。拓跋国主坐在风天尘地里,哪有咱俩舒服?咱们边喝酒吃菜,边与魏主书信聊天。气死他。”

刘义恭本就是花花公子,一生考虑最多的就两样:保命、享受。

现在,魏主围而不攻,老命危险降低了;再和亲王侄儿围炉煮茶、品酒尝炙,想想国书怎么写、逗戏北风天里的魏国皇帝拓跋焘。

——人生至高境界,不过于斯!

杯盘箸碟、茶盏酒樽、精脍细炙上来后,刘骏和皇叔对酌一尊酒,笑道:“皇叔,咱们这有酒有肉、有火炉有毛毡,魏国皇帝还在荒天野地里,咱们不能太怠慢了。这样吧,来人…”

立即有人从屏后出来。

刘骏:“命人备百只甜蔗、两坛黄酒。包装漂亮一些,那是送给魏国皇帝的礼物。…另外,笔墨纸砚伺候。”

那人应答一声“喏”,行礼后退出。

一旁有侍女开始铺纸、润笔、研墨。

刘骏:“皇叔,您请慢用。侄儿先给魏主写封回信。”

刘义恭:“无妨。王侄你写,老叔我在一旁观瞻观瞻。”

“也好。请皇叔斧正一二。”刘骏道。

“呵呵,贤侄的文和字,老叔早就闻名。轮不到为叔多嘴。”

二人互相恭维着,气氛轻松至极。完全不是兵临城下、被困苑隅的神态。

刘骏稍加思索,便提笔开始缓缓落墨:“魏皇陛下在上,晚辈道民叩礼。欣闻陛下光临,深感荣幸。奈何交战之国,不敢出迎。今遣使呈甜蔗百只、黄酒两坛于陛下座前,聊表敬意。晚辈坐井观天,未曾尝过骆驼美味。若蒙赐之,不胜感激!再拜、顿首。彭城后生骏敬上。”

道民是刘骏的小名。因为对方是与自己父皇平齐的大人物,他故意把自己姿态放低些。

写完,婢女蘸干墨汁,刘骏请皇叔品评。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刘义恭不作点评,只是说“甚好、甚好。”

刘骏派王府长史张畅送书信、礼物去给拓跋焘。

拓跋焘听说徐州刺史府有人来了,就让李孝伯去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