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6章 投奔

魏主拓跋焘,可称之为一代雄主。

他覆灭了北方各民族政权,使北方成为一个统一国家。

这可说是至上武功。

他这武功,与南方皇帝刘义隆的文治,有得一比。

而拓跋焘的文治,虽然没有刘义隆的武功那么明显,却也差相仿佛。

拓跋焘出生于公元408年,刘义隆出生于公元407年。两人年龄只差一岁。

拓跋焘会在公元452年寿终,刘义隆会在公元453年死去。也只差一年。

两人都是被谋杀:拓跋焘被自己最宠信的太监弑杀,刘义隆被自己长子、信任的太子弑杀。

可以说,二人结局非常相似:出乎意料。悲催。憋屈。

二人最大区别就是在文治武功是跷跷板关系:刘义隆文治高而武功低,拓跋焘武功高而文治差点。

若是综合评分的话,两人相差不大。

拓跋焘略高些。刘义隆的武功拖后腿,拉分大点。

为什么说拓跋焘的文治不行呢?

仅拿近几年的两件事来说即是硬伤:全面灭佛;屠灭崔浩等四大汉人士族。

有意思的是,南方宿命对手刘义隆,似乎是为了与拓跋焘般配,恰恰也有两处硬伤:杀檀道济、自毁长城;杀刘义康、打开骨肉相残魔门,终噬自己。

拓跋焘灭佛,引起魏国境内汉人、鲜卑族人一致反感。

而他屠杀四大汉人门阀,使全体汉人感到了危机。

所以,当宋国辅国将军萧斌进驻碻磝,宁远将军王玄谟困住滑台,太子左卫臧质反包虎牢,建威将军柳元景剑指长安时,魏国境内的汉人,特别是黄河两岸的汉人,有许多人起了归附南方之心。

王玄谟得到的情报没错,不少义士已在赶来滑台城的路上。

这些人分几种情况。

一是刚刚被拓跋焘屠灭的四大汉人士族的余众、亲朋好友家族。

他们过去在魏国属于上等人,如今受崔浩案子影响,现状、前途都不乐观。

听说南朝大军举国伐魏,他们很容易下决心归附南方。

第二种是不受崔浩事件影响,但在魏国朝廷没什么根基的众多小家族。

他们身为汉人,胡人打来后,只能成为被统治阶级。加上衙门没人,受到的欺压更重。

对胡人、汉人谁坐江山,这些人本来抱无所谓态度。但经过了胡人蹂躏,他们觉得可能还是被本族统治要强些。

现在见到有机会摆脱鲜卑人统治,他们便忍痛低价处理或抛弃田产,带上家当、粮食种子,前来投奔南军。

他们想着:让族中年轻人参加宋军攻打魏军的战斗,算是投名状。以此换来南方官府接纳。

第三种就是帮会、武馆、庄子里的年轻汉族人。

生逢乱世,他们的目标就是混社会、捞世界,哪里有出人头地机会就去哪。

现在宋军伐魏,一个机会摆在面前:参加宋军攻打魏军。也许能建功立业、逆天改命。

……

总之,王玄谟大军以绝对优势兵力围困住滑台城,确实给了魏地汉人许多想象空间。

不久,围住滑台城三面的宋军大营外,就来了许多人。

王玄谟下令接待他们。

这些人,有的一色青壮年,一看就是生力军。

有的是整族几百人一起,有男有女、有老有少。

有些是一路吆喝、拼凑起来的,地域、性别、年龄比较混杂。

……

王玄谟命令崔勋之、申坦、罗文昌部,对来人一律热忱接待,做好分类。

最重要的是将有生力量与老弱病残分开来。

老弱病残者,让他们先去附近找空的村镇住下来,编民入户,委任什长、里正、乡老,按照邻、里、乡、县模式管理。

将来上报朝廷,由朝廷统一安置。

有生力量则登记造册,按军队什、百、屯、曲、部编制整军。

不久之后,三位将军加起来,招募了壮丁3000多人。

他们都有简单兵器。有少数人的兵器是正经的刀枪戟槊。

王玄谟命令刘武之,让他将这3000多人打散,重编为六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