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店家,目前你还有多少红薯与土豆?可否全部售卖于朕?”崇祯皇帝问道。
“回皇上的话,草民那里还有五万多斤红薯,四万多斤土豆。”
“皇上既是想要,草民愿全部献于皇上。”店家恭敬的回道。
崇祯皇帝摆了摆手,说道:“这不可,朕岂能白受子民之物。”
“王大伴,你去内帑支取三百两银子,将店家的红薯与土豆全部买下。”
“奴婢遵旨!”
王承恩连忙应是。
“对了,店家,知道这红薯与土豆如何培养种植吗?”崇祯皇帝突然问道。
店家点头回道:“自是知晓。”
随后,店家便将种植红薯与土豆的方法,详细的讲了出来。
伺候的小太监连忙用笔记下。
“好!有了这培养种植之法,明年便可在皇庄内试种,只要亩产能达五石以上,那将推广全国。”
“届时,我大明境内将再无饥民,彻底摆脱饥饿。”
崇祯皇帝满脸激动之色,眼中仿佛看到了大明中兴。
........
正所谓上行下效。
在崇祯皇帝接触到了大明时报后,朝廷上下的文武百官们,也都纷纷主动接触了解大明时报。
因此,这也使得大明时报很快在京城内传开,军民百姓们皆知。
而军民百姓们对于大明时报的内容,也都是非常的感兴趣,这也就使得现在的茶楼酒肆中,多出了一个念报的项目。
说书先生会将大明时报上的内容,以独特的说书方式,念给客人们听。
这也是茶楼酒肆招揽客人的手段之一,同时也是重要的生意来源之一。
每当拿到新一期的大明时报,各家茶楼酒肆都是生意火爆,高朋满座。
当然了,这些店家掌柜能拿到大明时报,也都是通过各种手段才弄来的。
毕竟,刘博源所创建的大明时报,也只是在延绥镇与陕西镇发行而已。
北门街,一家茶楼之内。
此时的茶楼中已是生意爆满,虚无空座。
茶客们认真的听着说书先生念报。